首页 > 易经

:西方哲学与易经哲学的异同点及其指导作用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以世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世界的一般规定和规律、确立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本任务的一般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是近现代用语,判定古代学说和思想是不是哲学,不能用今天的名词去框定,而只能从它的内容和实质上去分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其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其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其外延最大。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对人们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都有指导作用

一、西方哲学与易经哲学异同点:

(一)西方哲学中与易经哲学的不同点: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了解中西方哲学的本质问题,

西方哲学是从事物中总结出来的哲学,所以他们的哲学都有局限性,不能以一概全;而中国的哲学是一套理论概括所有的事(东方哲学认为任何事都是阴阳五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中西方哲学是不完全相通的,只是在说明某一件事上可能相通,所以没什么著作真正与周易相同。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西医对待病是什么病就用什么药,而中医却不是这样的,同样的病,会因为人的性别、体质、看病的季节等等不同,药就不同。同时中国的周易并不单单是哲学,它还是医学、化学(烧丹)、生物学(基因密码子)、地理学(风水)、天文学(二十八星宿)、政治学(治理天下)军事(排兵打仗)、计算机的二进制等等。而这些都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这都是西方哲学所不能做到的。

(二)西方哲学中与易经哲学的相似之处

1.现在西方流行的观点“回归自然”而这中国早就有“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观点。(正因如此东方哲学必将一统西方哲学)

2.西方大爆炸论与太极生两仪。太极就是一个大到极点的东西的意思。

3西方哲学中的黑暗与光明与中国的阴阳。

。。。。。。

二、《易经》优秀的世界观

第一,《易经》的世界观是唯物的,表现在本体论的认识方面,《易经》认为世界是唯物的,是实有的。当同时代的西方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时,我们东方的《易经》早已确信宇宙运动诞生了生命。“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阴阳有体”。

第二,《易经》的辩证法是唯物的,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精湛,却是唯心的,相比之下,《易经》的辩证法更优秀。其矛盾法则是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易经》对哲学最大的贡献在于矛盾法则,也就是辩证法思想,即两分法。《易经》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这是中国古代辩证法中最光辉的命题,其精髓在于通过阴阳之间的依存、制约的关系,揭示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矛盾法则的最早源头。这一理论是在阴爻“――”、阳爻“——”辩证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动静、刚柔展开了精辟的论述,对我国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三,《易经》的发展观:认为事物是断发展的,变化着的,《易经》的易,就是变易,变易的目的是革命,是创新。“革命”二字最早就出自于《易经》。《易经》提出“日新之谓盛德”(《易经系辞》),“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易就是新生,天地最大的能力就是生。这也是《易经》最耀眼的哲学光芒。

第四《易经》的联系观:《易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自然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如:《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论从那一卦那一爻开始变起,都可变出所有六十四卦。通过这种联系,把本爻所代表的事物,和天(乾)地(坤)日(离)月(坎)、山(艮)泽(兑)、风(巽)、雷(震),及其它各卦爻所代表的事物普遍联系在一起。

第五,《易经》的整体观是“天人合一”,特别注重天、地、人三者之间的整体联系。而且还把每一个事物各自视为一个小的整体、一个小系统(即物物——太极),并将每一个小系统放在大系统的联系当中去加以认识。也就是“天道、人道、地道的三位一体”。强调的是人与天、地、社会相应。

第六,《易经》强调平衡观。这种平衡观是动态的平衡观,太极图就是动态平衡的最朴素、最贴切的缩影。平衡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失衡,就不能和谐。 ……

三、《易经》的方法论非常得当

第一,《易经》提出中行观。“中行,无咎”(《易经夬》),也就是说,走中行、中和、中正的道路可以不犯左、右倾的错误。

第二,《易经》提出易简,在管理学中有重大意义。《易经》提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简之善配至德”(《易经系辞》)。这对于我们在行政管理方面有很好的启示。执简驭繁,还是烦琐臃肿,是高效率和低效率的分水岭。

第三,《易经》强调与时偕行。《易经》提出的与时偕行,包括与自然合拍及与社会同步,这是十分重要的、先进的、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与时俱进思想不谋而合。

第四,《易经》强调预测先知。这是在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生活方式,凡事预测立,不预则废,趋吉避凶。这是《易经》的重要生存智慧。

第五,《易经》突出取象比类。《易经》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告诉我们要善于触类旁通,要会举一反三。

“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方式对锻炼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思维能力,推动古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天文学家,借用象数显示星体的方位及星转斗移的周期;历法学家借用象数描述日月往来、阴阳消长、四季物候的变化的节律;地理学家用以标志地理分野;医学家用象数来描述人体脏器和生物节律,并且历代的医学名家都把学习、掌握、领悟《易》的象数思维方式作为名医的必备条件。“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也!”化学家用象数来论述丹鼎炉火及物质转化;律乐家用象数表达律吕音节的损益法则……如此,足见象数思维方式的普通永恒的科学魅力,即使对于日渐完善的现代科学方法而言。

。。。。。

四《易经》在思维科学方面的成就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恩格斯的话。而这种理论思维的正确获得,同时也一刻不能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正如我们平时所说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去做事,更显得重要一样,大前提正确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大前提失真,小前提看似真实,其实早已失真了。

(一)《易经》的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指《易经》以整体性的观点认识事物,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整体。系统思维是构建“大一统”、构建和谐的基础。

(二)《易经》象数思维

象数思维是唯象思维与数理思维的统一,是形象中的抽象,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特色。唯象思维已经不是简单的形象思维,而是其升华,与中国的自然科学有很大的关系,在象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象思维对书法、文字、美术、雕塑、建筑、舞蹈……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观象取意到唯象思维再天意象思维,是《易经》象、数、易思维的融一,对象数文化艺术及预测思维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三)《易经》的思辨

易辨是易学思逻辑,属抽象思维。《易经》的思辨有三个魅力。

其一,是两分法魅力。《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分为二,合而为一,如“易有太极,是分两仪”,就是以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事物,反映了思辨的两分法及矛盾法则,这是相当先进的。太极图的阴阳合抱就是合而为一、一分为二的缩影。

其二,易辨强调事物的动态魅力,强调事物的变化发展,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动态的易辨思维为传统思辨注入了活力,这是易辨活的灵魂。

其三,易辨强调事物的平衡,这是和谐的意识形态基础。

总之,易辨对创造性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个封闭的年月,能产生这样的思维,不禁令人感叹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何等先进!

(四)变易、物极必反、因果关系的思维

《系辞上》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易经》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变动不停,阳动变阴,阴动变阳。处在运动变化中的事物,达到运动变化的极限性,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纯阳卦的《乾》卦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变为了纯阴的《坤》卦,体现出物板必反的自然法则。即“亢龙有悔”、“泰”极“否”来。

(五)《易经》的逻辑思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思维的形式及过程包括概念、判断及推理。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概念的核心,正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所以,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基本单元)。什么是判断?判断就是对事物属性作出肯定(是)或者否定(不是)的结论?什么是推理?推理是概念、判断的思维运动,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及类比推理。

《易经》的辩证思维,通过阴阳概念这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高度突出了要用矛盾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进行逻辑思维(即概念、判断、推理),反映了《易经》思维的优秀。比如《易经》突出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矛盾运动推动和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六)《易经》的潜、显意识思维

潜、显意识思维是人类思维长河中的深层潜流及表层激流,一般情况下各行其道,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易经》太极阴阳的消长转化规律为我们提供了开启潜智慧的可能。这样,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潜意识属阴性思维,显意识属阳性思维,潜意识是显意识的信息库。

《易经》为我们提供了潜、显意识转化和开启潜意识的可能,那么,到底该如何开启潜意识呢?其实归纳起来也就是三个方法。

第一,使显意识思维白热化。使显意识进入白热化的状态,中国古代称之为“入神”,此时,如入无人之境,只有笔下在沙沙作响,不能遏制的创作欲望与思维泉涌的畅快感交织在一起,使人全然忘却了自我……使显意识思维白热化,出现思维高潮,潜意识才能被沟通,被激发,才能思绪如泉涌。

第二,第二,显意识松紧法。就是根据潜意识的转化多发生于似醒非醒、似醉非醉的交界之际,调整阴阳的交界,在一松一紧之中进行。人类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在紧张的思维后于松弛状态下闪现的。所以,先决条件是要先何等充分的思考,潜意识绝非等待而来易经八卦里的用语知识点,科学不光顾懒汉。

第三,第三,左右脑交替法。左脑功能以抽象思维、语言、数学为主,右脑以形象思维、艺术为要,左右脑交替应用,有利潜显意识的沟通。

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理论及科学技术与《易经》64卦有着惊人的对应关系:

1.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F.卡普拉吸收了中国古代《易经》和道家著作中关于阴和阳的互补、平衡、循环的概念,以及道家的自然无为的思想易经八卦里的用语知识点,构造新的世界文化模式。

2.《易经》被称为“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3.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受八卦阴阳符号的启发,发现了二进制,为计算机技术奠定了基础。

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从太极图的阴阳变化规律得到启发,创立了辩证逻辑定律。

5.丹麦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玻尔受《易经》启发,创立了“测不准原理”。

6.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物理学家卡普拉,科学家李约瑟,信息经济学家查理森等著名人物都对《易经》进行系统研究,高度赞扬它的科学性。

7.我国天文学家刘天华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运用《易经》的河洛理数找到了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木王星,比美国海军天文台早了53年。

8.毛主席的《矛盾论》是《易经》中阴阳对立统一理论的发挥

。。。。。

可见,被世人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其对国内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是古往今来中西方任何一部典籍所望尘莫及的。尤其是经过几千年来的不断充实、不断发展和完善,《易》的思维方式,在经过千年的风雨洗礼和考验后,更是“椰风挡不住”!久而弥补。在世界文化史上,在人类知识史上,科技史上,都有着它自己鲜明突出的地位,有着它自己永不褪色的一道风景线。

如果大家有兴趣钻研《易经》,你会发现《易经》中蕴藏的人类童年有价值的思维特征远不止于此。比如关注人性完善的内省性思维、强调动态平衡的循环性思维等等。正是这些思维,造就、完善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是这些思维特征,标示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差异。这是中华民族思想史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易经》影响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宣余发20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