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前三者非常容易入门的秘诀
大六壬在所有的术数里面是最适合自学的,六爻、八字、奇门遁甲,笔者都亲自学过,而且下了不少功夫,最后经过和大六壬对比,把功夫全部移到大六壬上。
首先从这些术数本身的系统构造上来讲,六爻和八字都很简单,六爻用一天的时间足以学会装卦和简单的断法,八字用一个月的时间也足以简单的去看一些格局清的命造,奇门也可以用几天的时间学会起局。
然而大六壬在构造上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单是机械的九宗门就要花费好几天,如果再用理气贯穿九宗门,恐怕没有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时间是很难做到的。
至此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前三者非常容易入门,大六壬作为后者很难入门。这就造成了,六爻八字奇门铺天盖地,名声越来越响,学徒越来越多。
但是考其系统就可得知,越是容易入门的,其系统本身矛盾的地方就越多。
拿六爻来讲,代占的问题很难彻底解决,占此应彼的问题更是难以适从。八字在遇到相同时就充分显现了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双胞胎时,更加不能自圆其说。奇门遁甲由于缺少古案例,再加上唐朝以来的政府原因,更是真假参半,很难自学精通。
大六壬就不同了,在宋朝发展到顶峰,众多案例、众多古籍被保留下来,这就为后世学习奠基了很好的一个通道。
虽然难学,但是站在顶峰上去研究顶峰是很容易触及精通的。
所以好不好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精通!
学习术数是为人造福、为人趋吉避凶的,我不相信在模棱两可的理论中,你敢有绝对把握不让对方如何,你也绝对没有把握让对方去如何。
无他,就是因为模棱两可,你本身都不知道怎么选择,如此还怎么为人趋吉避凶?
在这方面,大六壬就不同了,它有着自己系统严格的理气,理气所行所走都是和对方挂钩的,只要抓住理气,你闭着眼睛都敢吆五喝六。
因为大六壬是天文学的模型,所有的一切都逃不过这个模型。更不像八字只在自己注定的领域专注,大六壬根据理气去运筹是百分百有把握的趋吉避凶,在这一点,八字绝对跟不上。
那么应该如何学习大六壬呢?
首先就是自学,虽然拜师也可以,但目前很多市面上的师傅最多教你一些断法,真正的入门是教不到的,因为他们本身大多都是机械入门,就拿简单的九宗门来讲,这个九门是机械的发三传,但是到断课的时候,它是需要理气贯通的,这个理气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用,所以在第一步,最好自己学会这个机械的九宗门。
对于学习书籍来讲,最好看六壬大全,图解的那三本就可以,前面九十多页就有九宗门起课的方法,很容易上手。
如果嫌麻烦,那就看现代人的书,注意只看九宗门起课就可以了,他们的断法尽量不要看,否则形成主观思维后,日后的理气就很难抓取了。
总之,要学大六壬,九宗门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先机械的学精通,否则日后不能灵活运用。
学会九宗门后,就可以看图解大全的第三部了,《毕法赋》在明清是壬界举足轻重的一部书,但我们要提前知道,《毕法赋》是在宋朝形成的,宋朝很多顶峰的大师是不知道这本书的,但他们都在运用,也就是说《毕法赋》虽然是他们的经验,但并非代表他们的全部。
这也就是很多学六壬的人,《毕法赋》背的滚瓜烂熟,但一样断不了课。
为什么?
因为毕法赋是死的,是机械的!
那如何学习毕法赋呢?
当然是死记硬背机械的去学!
注意这个死记硬背的机械学法是为了日后灵活运用,学习术数,尤其大六壬,绝对不是简单的张冠李戴。
随便一个帽子,看头合适就戴上,毕法赋绝对不是这个样子,毕法赋是需要理气去戴的,理气是活的,死戴自然不会准。
前几年有些所谓的大师,临课列举毕法头头是道,一个课可以列举七八条甚至十多条毕法。呵呵,真当大六壬是傻子了,给个帽子就能戴上?
断错活该!断对才不正常呢!
毕法赋里面大概有三百多条细则,这些细则很多人说是框架,严格意义上是错的。因为框架是死的,你学东西是要活用的,不是为了买个花瓶装饰自己懂多少。
那么应该如何认识这些细则呢?
答:“这些细则是理气的入手点!”,这个回答可是重中之重,初学者肯定做不到,但要有这个意识,如此才能真正入门!
机械的学完毕法赋以后,就可以继续图解大全的第二部了,六十四课经虽然很多和毕法重复,但一样需要细看,因为这是对课格的提升。
毕法赋是对理气的升华,课经是对课格的升华,两者统一后,理气才会活起来!
比如毕法赋第一句“前后引从升迁吉”和课经的引从课差不多,这个引从就是理气,也可以是课格,引从后的结果就是升迁吉。注意是升迁!
如果不是升迁就不见得吉,反而是凶!
比如很多单位都有调动,有些人偏偏不想调动,这时候被引从了就属于不吉,即使升一把手也不见得吉,因为有时候一些职务比一把手更那个,你懂的!
这是简单的举例,光是引从就有很多机械的理气,这些机械的理气再灌以灵魂,那就多了去了……
学完课经后,接下来注重看图解大全第一步的十二神将和天将了。
如果把毕法和课经比喻为机械框架,那这二十四个支神和天神就属于框架的灵魂和血液了。
能不能把课经和毕法复活,就看这二十四个神了。
然后再记一些神煞,那么大六壬的基本功已经很扎实了!
注意!注意!注意!
到这里你可能断课还是懵逼的,不是可能!是绝对懵逼!
为什么?
因为还没有活起来!
活起来当然是要研究古人的案例!
目前市面上的案例以明朝为分界线,很多人分为宋壬和明清壬,这是单独的对案例划分。
宋壬以邵彦和的断案为代表,明朝以陈公献的指南为代表,清朝以张官德为代表。
那么这三者应该研究谁呢?
如果为了好学,容易上手,就别看宋壬。
但是不看宋壬,理气就活不了!
所以这个就看你自己如何定位自己了。
我个人经验是极力推崇看宋壬,因为毕法就是宋壬总结出来的,千万不要以为学问会随时间越来越发扬光大,你看看易经道德经为啥没有人超越,学问就是学问,和时间无关,顶峰自然就是顶峰同样和时间也无关!
宋壬就倾尽全力去研究邵公的断案,第一次看,绝对绝对绝对懵逼的看不懂!
所以不要怕!
邵公的《大六壬断案》参考以下顺序:
第一、懵逼的去看
第二、懵逼的混脸熟
第三、懵逼的感觉就消失了,因为脸熟了
第四、单独以机械的毕法和课经去提取里面的断法
第五、提取这些断法后就可以去实践了,准确率最起码在一半以上
第六、当你再看断案时,发现自己“忘掉”毕法和课经了,这时候理气就活了!
第七、提取的断法属于胎芽,一个个胎芽在那萌发,试着去连贯这些胎芽,当你连贯后,那么邵公断课的理气就会全部展现出来……
第八、就是当初最为机械的九宗门了,这时候邵公的理气会让你颠覆当初对九宗门得认知!注意是颠覆!颠覆!颠覆!
第九、站在断案外,去思考邵公为什么这么断!
前八步完成后,绝对可以有八到九成的准确率,而且经常可以有神断。
但剩下的百分之十,我想第九步最起码可以增加半到一成功力,剩下的半到一成功力目前还不敢下定义。
自学想要完成到第七步,没有三五年的工作日是绝对做不到的,邵公案例两百多个,一天一个就要一年,最起码要前后总结几十遍,当然越脸熟时间就越短,但再断,没有时间的引进是绝对完不成人为工作的。
所以三五年的时间基本上是对专业研究者了,天天啥也不干,就研究它。
第八步没有几年光景更是不行,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痛苦得阶段,颠覆认知,重获认知。
第九步,我还没有触及,不敢妄下结论!
总之,大六壬绝对是适合自学的,如果单纯为了兴趣爱好,大可不必拜师。慢慢玩呗!
但如果为了准确率,更为了节省时间,那么就一定要找人学习了,因为经验是时间的缩写!
缩写就是那层薄薄的窗户纸……
天不足以倾西北,地不足以陷东南!大六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以上是我之前写的一篇「如何学习大六壬」的文章,相信帮助很多学习六壬的朋友找到了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但是这篇文章唯一的缺点就是只建议大家自学。当时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避嫌,担心读者朋友们误以为我在推销,所以关于找老师的篇幅基本没有提及。
首先还是要重审并且坚信一个观点,那就是自学大六壬相比自学其他术数是很有优势的,其中不厌其烦的不得不说的观点就是大六壬的系统非常庞大,在这个庞大的系统面前,目前还没有人敢出来造假,所以对于古老的术数来讲,大六壬这个系统,两千年前古人见到的样子和我们今人看到的样子基本上没有区别。虽然关于九宗门的涉害有一点点小争议,但那都是无关紧要的一个皮毛而已,不会动摇大六壬本身系统的构造。所以在系统构造面前,能给大六壬掺假的人,只能说还未出世,恐怕永远也不会出世了。
其次就是大六壬的案例,古人保留了上千例,虽然我主观上提倡学壬的朋友研究宋朝的案例,在客观上我不建议大家研读「大六壬指南」作者陈公献的案例,但这并非代表陈公的案例一无是处。我之所以不提倡上来就研究他的案例,主要原因就是,陈公的案例是有着后天润滑修饰的,而我们学习六壬去解课是不允许添加任何润滑词语去修饰的,我们面临的每一个课都切切实实的可以说是在直面天机,而所谓的天机只能是纯碎的偶然兼必然,绝非我们主观的去想象一个天机然后给这个课套上。所以仅就此点,我不建议大家上来就看陈公的案例,等大家有一定辨认水平的能力后,此时我反而是非常提倡大家去研究陈公的案例的。
为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关于造假的问题,放眼现代人的一些案例,有很多不得不标上打假的标签,这个掺假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推动的环境下,真正的学问就变得不是主要了,如何挣钱才是这个环境提倡的,所以针对这个问题,研究现代人的案例,还真不如研究陈公的案例。
古人所受的教育与今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更何况陈公的兄弟还是个将军,至于陈公是不是有官职我没有考证,只是觉得在陈公所处的环境下,金钱和名誉对他来讲,绝非与现代人苟同。所以陈公的案例虽然有润滑剂,但是陈公的案例的真实性是不容怀疑的,也就是陈公的案例所应验的部分,与陈公当时起课的背景是绝对一致的。只不过就是陈公增加自己的断语后,这个增加的断语带有润滑剂,所以针对这点我不建议大家上来就吃润滑剂。
说到陈公献,那么清朝的张官德先生就不得不被重点分析,张先生遗留的案例也占据了很大篇幅,虽然张先生的案例大多偏向毕法和课经(这当然和他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其实张先生所处的环境和我们今天的环境差不多,都是提倡毕法和课经为经准的大六壬指南缺点,所以张先生的案例就以此为经准编撰了六壬辨疑。),但对于张官德先生有一个重点不得不提出,那就是张先生的很多案例虽然不神奇,但张先生的断法都是非常中规中矩的,其对干支定位的把握水准非常高,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参悟的。
另外就是王牧夫和程树勋两位先生的案例,著作水准都有很高的高度,很多理论和观点也可谓是给六壬画龙点睛,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系统,针对有些断法很难还原当时的环境,这就给还原理气增加了很多难度。
以上是宋朝之后的古案例,而针对宋朝时期的就没有特别要说的必要了,毕竟一直都在说,说的我自己都厌烦了。但是针对邵公的「大六壬断案」有一个疑问要解答一下,想必很多学习断案的朋友肯定会有一个这样的疑问,那就是邵公在断课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像陈公和张官德那样,把断语理论说的明明白白呢?
在这里呢,我正式来解决这个疑问,并且我敢拍着胸脯来回答这个答案,邵公的断案的断语,仙师老人家每句话都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方法,只是你的层次不允许你看到这一点。
关于邵公的断案可以轻易想象到的就是,断案的案例都是出自学生之手的记录,有的是记录在第一现场,至于其他是否第二现场,不可得知。总之有一点不容置疑的就是,如果是单纯的邵公给客户起课,很多理论性的词语大可不必出现,之所以出现,那么就在说明邵公是有意让它出现并被记载的。可惜邵公的良苦用心不仅不被我们接受,反而被我们质疑!邵公的良苦用心是如何体现的?仙师有一句埋冤的话讲到「课中自见,恨今人不攻习耳!」,这是讲给他身临其境的学生的。
所以针对仙师的案例,处处是密语,你怀疑、你看不懂、你迷糊等等,只能说明你的层次还不够。这当然不能全部怪我们自己,毕竟邵公展现出来的是天花板,作为年轻的我们又不是职业研究大六壬的,看不懂真的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一下看懂,那才不正常呢!
所以说到这里,就能看出我所讲的所有的术数只有大六壬最适合自学的原因了。系统庞大容不得某些人掺假,古案例丰富,真实性非常高、绝对高,所以在两个方面都不容置疑的条件下,自然大六壬是最最最适合自学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虽然系统和遗留案例不容质疑,那么是不是只要通过自学都能很好的把握呢?我想这个答案不用我说,您自己都能轻易得出答案。
姑且不谈六壬,咱们借用别的来讲一下眼见为实的中医,中医经典古籍就那么几本书,很多学习中医的能背诵下来的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们的中医水平反而不高呢?为什么中医现在又允许拜师呢?当然所谓这个师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毕竟中医经典古籍和现代流水化的教育是有根本区别的。总之站在建国以前的角度,中医没有标准化,只有牛逼化,中医经典古籍就那几本,为何这个牛逼化不能被大范围化呢?为什么所谓的大医都是几百年才出现一个呢?
所以有些知识虽然适合自学,但并非就能通过自学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针对追求一定水平的学者来讲,找老师就至关重要了。
大六壬的理论和技法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就是那么一点点基础,随意百度都能轻易出现在眼前,但它难的是如何把这些基础经过一定的驾驭去统御,这个结果和过程就不得不找明白的老师了。虽然一定客观程度上可以想象到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自学可以获取这个高度,但您也要想一想,在自学获取这个高度的过程,你能拿出多少时间?
古人都在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如果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自学,那想必这个世界上富有最大侮辱性的词语就是老师了。
大六壬虽然简单,但是核心的驾驭层次是很难被每一个人获取的。通过比较古案例就可以轻易得出答案,所有的古案例,除了邵公那个年代相对还有可比性,试问宋朝之后的整体遗留案例的水准能和宋朝的相提并论吗?
所以针对六壬的高层次驾驭核心就出来了,那就是学习邵公的断案。试问有几个人能看懂呢?有几个人可以摸索出那个驾驭系统呢?针对邵公的断语有多少人想破脑袋都想不到为何这么断呢?等等所有这些不可得的东西就阻碍了接近真相。
在这里有必要硬性插进一个无关的现象,那就是所有学习玄学的学者,都很容易产生盲目的自大和自信,这一点的原因就不具体细论了,总之就是玄学的层面可以开阔我们对自然宇宙以及人世间的看待角度,所以也就会造成我们片面的盲目自大。
很多人学习大六壬都立在寻找秘诀,都立志要成为高手,殊不知最为简单的基础就是秘诀。这句话对于盲目自大的学者来讲,是一句屁话,因为所谓的基础他觉得他比任何一个人都背的滚瓜烂熟。然而他从没有想过,任何一门学问和吃饭不是一个道理,不是做熟了就可以被自己消化成屎。
大六壬的基础无外乎毕法、课经,以及和别的术数共用的阴阳五行生克、合冲破害刑等等这些小儿科式的一加一式的通性基础,这些基础不是靠背的滚瓜烂熟就能解决的,他们需要一个驾驭性的系统来统御后,才能做到被自己真正运用。比如简单的六害,也有叫穿害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的耳膜穿孔,就带了一个穿字,那么这时候的六害也即穿害就十足的模拟了这个耳膜穿孔,而至于到底是否穿孔,就要分析它的其他状态了,而其他的状态都需要一个驾驭系统才能被准确无误的解读出来。
这也像伟大的数学家必然要学习一加一等二是一个道理,虽然每个人都会一加一,但并非每个人都是那个数学家。如果你有志于从事数学,那么你跟从伟大的数学家的话,动动脚趾头都能推算出你将来的水平会是怎样的。
所以盲目的自大和自信,就会让我们偏离对基础的最基本的认知。
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大六壬要靠交流和实践,这个观点固然不假,但是和你交流的那帮人是什么层次,你有没有考虑过呢?如果说靠交流就可以真正学会大六壬,那么那些混贴吧的,到现在转化成混群的学者们,恐怕早已经是绝世的高手了。为什么事实于此相反呢?主要原因就是那帮和你交流的人群,恐怕水平层次还不如你自己吧?
再就是实践的部分了,虽然都知道「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这句谚语,但前提你要知道的是实践为了什么?是为了抓瞎摸索真理?还是为了验证心中的疑惑?两者虽然都是实践,但前者恐怕没有任何屁大的意义吧?否则邵公断案也是一个实践版本,为何你就是看不懂呢?仅仅靠你所谓的盲目实践,就能打开六壬的大门了吗?答案估计只能呵呵了吧?
若是如你想的那么简单,那么恐怕世上所有的学问都不存在矛盾了,不存在矛盾也早就绝种了。
所以关于实践,虽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捷径,但你得运用正确,实践是验证心中的疑惑,纠正自己的偏见,然后趋向正道,绝对不是抓瞎式的猜谜语,然后再马后炮式的总结一个所谓的真理!呵呵,真理哪会那么容易被“你这个瞎子”撞见呢?
所以要交流、要实践,绝对不是盲目的,是要有目的性的。而放眼当下,即使不说当下,哪怕古代还有百金传授秘诀的,这可是真实存在的,一百两黄金啊。所以找老师交流学习实践就有一个感觉亏损的条件,那就是要花钱,对于老师收费这个行为如何评价,各持己见吧。总之有些知识是需要承认其价值的。
清朝之后的大六壬,可谓是百家齐放,可惜基本都是一起放的屁话,炒炒冷饭而已,培训班也是形形色色。那么如何区别认识并选择他们呢?如果你自学很用功并且基础稍微扎实一点的话,自己起课测算一下对方水平如何以及是不是骗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再不济,你就花个卦金找他测算一下事情,有无水平也能立竿见影,想必你也会担心万一不准,损失卦金了怎么办?如果对方是一个真正的研究者,测不对,他是不敢收卦金的,如果是一个骗子,那你损失一点卦金避免更大的欺骗,难道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所以选择找老师学习,首先就要衡量对方的知识是否值得那个价格,同时也要衡量一下自己是否出得起这个价格。千万不要贸然去和老师讨价还价,更不要厚着脸皮的说等以后有钱了再找老师学习。
其实真正的研究六壬的老师是不缺你那点学费的,暂且不论其他老师,单拿我个人来讲,我从2016年全身投入到六壬时,一直到现在完全没有任何正面工作的收入,所以在此之前我若是没有一点经济条件支撑的话,我是万般不敢如此置之死地的。况且即使有足够的经济和时间可以让你放手一搏,谁敢确定最后一定可以获取一个高度呢?所以这些不可得知的层面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即使能想象出来,也不是一般人敢经历一番的。
更何况教学生远不如测一个课省心,单对起课来讲,即使不准,大不了退了这个卦金足矣。而教学生呢,更多的是一个责任,是一个知识的传承,虽然这个责任和传承建立在金钱的选择上,但是没有办法,人情可以免费,但知识绝对是需要承认其价值的。
就像我读邵公案例来讲,每攻破一个知识点,都会在内心给邵公磕N个头,没有办法,仙师是生活在九百年前的宋朝,而我没有办法给仙师送及所谓的金银。更甚者,有时难点想到脑袋快想破时,竟动了私心向邵公问起了课,那个昭然明示的解惑不是花费多少金银可以承受的背后发凉。
记得某天晚上十二点了大六壬指南缺点,有个问题一直困扰了好久,那个时间点突然想到了活时起课,问邵公老人家的断案水准是怎么发明的。当时是十二点已是子时,辛丑日得巳将寅时,干上见丑作天后,支丑上辰作朱雀,初传别责发用巳作六合。邵公本命是巳,在此作月将旬空,那么邵公的本命是如何被上初传的?答案就是别责,别责一词就有了另一个词语「别具一格」,所以邵公的理气可以讲是独创的,非世人所能中规中矩摸索到的。
接下来再来看干上丑作墓神,干为广大习壬者,都被这个墓墓的死死的,更何况中末传又是两个丑归干,可见广大习壬者被墓的不亦乐乎,甚至都没有发现自己在学的竟然是个寂寞。而别责出来的那个巳,不管论什么,最后都得出一个答案,那即是邵公的本命巳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追随的。
所以在学习六壬、在研究六壬的道路上,所要承受的一些条件是外人无法体会的,单单就时间和经济的庸俗条件,恐怕就要难倒绝大数一帮人吧。更何况盲目自大和自信又会经常被膨大,所以关于知识的认真,恐怕最后自己也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更有甚者,很多所谓研究六壬的有名学者都明目张胆的闭眼了,论及自己的验证案例头头是道,处处惊验神奇,而轮到古案例时,却集体闭了口,生怕别人知道自己会讲话。姑且不以古案例来衡量他们,简单的一个干支定位,又有几个人真正搞明白呢?真正懂得如何驾驭最简单的干支呢?
这些有关大六壬最根基的问题是不允许任何人闭眼的,想要研究六壬,首先就要解决这个环节,正确接受这个导向,正确接受并承认然后虚心的去研究它、攻破它,绝不能为了眼前的三两万就歪曲了吃饭工具的根基。
用工具吃饭是没有任何贬义的,但在吃饭的时候,也要想一下古代先贤的传承之路是多么的难。没有程树勋先生的整理,鬼知道我们今天能看到多少邵公的案例,没有邵公的案例,鬼知道六壬断法的天花板是个什么样子。
总之学习大六壬是非常容易的,并且也能轻易的体会到那种神验的感觉,但如何把这个感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及去追求那个更高的境界,就取决于个人了。
我个人认为,任何一门学问,如果要真的去研究,就要逼自己靠向顶尖水平,否则睁只眼闭只眼逗自己乐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关于学习大六壬是否需要找老师,现在到了论证这个观点的时候了,并非因我自己也在收学员,趁此为自己推销一番。
仅仅是因为有些知识需要传承、需要分享,而传承分享的过程绝不是闭眼抓瞎式的抓住你并告诉你「看你骨骼奇特,将来必成绝世高手,来,你先自宫,我送你一本葵花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