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经 > 易经筮法

从卜筮吉凶到善易不占的三古圣贤

《易》的发展止于《周易》,犹如从初稿到定稿,最后达及“经”的高度,之后再无超越者,就此打住。但围绕着《周易》,却蜂拥者众,有诠释者,发挥者,爱好者,至今不散,一晃就已数千年过去;再来回顾它的几个造《易》圣贤们,是如何的传承发展。

《周易》从初至终的形成历程,自古谓之“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也就是从伏羲始,到孔子终,时隔也以千年计。正如《周易》之“周”,从始至终回到始点画出的一个圆,终成正果;这个圆满周匝之果成为了泱泱华夏的文化根基,长流之源。正是“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变化无穷。

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_易经算卦法_易经大衍算法

天皇伏羲

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_易经算卦法_易经大衍算法

拟下《易》之初稿的始作者是伏羲。其初稿就起点不菲,令人小觑不得。据传伏羲处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新石期时期中晚期,具体时间不详;只知其为上古之人。曾任部落酋长,是人类始祖;风姓,建都在今河南开封东,都谓曰“陈”。他本事不小,造书契、始创婚嫁、教民捕渔畜牧等,无所不能。伏羲之名众,或曰伏戏、伏牺、宓戏、宓牺、包牺、庖牺等,又说伏羲就是太昊;所以,在史书中见到这些名,都是指的他。《易传·系辞》介绍他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始作”似有不确,其时应该己有了六十四卦,他只是从中发现了八卦并提炼了出来,故而谓八卦曰“小成”之卦,显然是与六爻别卦相比较而言的;《系辞》说他“仰观俯观近取远取”,指的很明确,是为了观取“象”;也就是说观物取“象”是为八卦立象,而不是观天观地观万物来画八卦之形;因此,他俯仰之观撷取了大自然中有形与无形的八象赋予了八卦,就是:天、地、山、泽、水、火、雷、风,八象后两象为无形之象;而《说卦》罗列出的八卦诸多之象,应该是伏羲观鸟兽诸物所得之余象,故而称八卦自然之象为“大象”。传说我国最早的古藉曰《三坟》,但在《汉书·艺文志》、《七略》、《隋书·经藉志》中皆未提及,对它的提及是来自《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是能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所列这些都是古书名;对《三坟》,古时历代就认为是伪作;之所以流传下来,想来应该是其书中涉及到了三古三易。全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三部分,分别解说了三易,这大概就是它的历史意义之处。它说山坟为天皇伏羲之易,即《连山》;气坟为人皇神农氏之易,即《归藏》;形坟为地皇轩辕氏之易,即《周易》;各为六十四卦,皆系之以传。《周易》之《传》,据传为孔子所撰。不论《三坟》此书真伪与否,但透露了一点,伏羲创立八卦时,己有六爻之六十四别卦在先。

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_易经算卦法_易经大衍算法

人皇神农

易经大衍算法_易经算卦法_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

伏羲氏所作之易,相传经十九传而至神农氏,神农以益卦发明了农田耕作,以噬嗑卦发明了市场交易,以阴阳升降消长之象理数,奠定了中医基础;在《黄帝内经》开篇就有言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可见,从上古始,伏羲易的影响就己深远;而神农则致力于《易》的运用,亦扩大了易象数理的运用意义。传说他亦复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应该是对六十四卦排序吧?

易经大衍算法_易经算卦法_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

黄帝

易经大衍算法_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_易经算卦法

伏羲之易,从神农氏后又经八传而至黄帝;古史述黄帝本姓公孙,因居于姫水,改为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又号归藏氏;是中原各族的祖先。在其治世时期,发明了文字、音律、干支五行、天文历算等,并建立起礼制,兴礼乐,开拓了中华文化。黄帝认为万物皆地面所生所藏之物,而土乃坤象,故以坤卦为易之首,称易为《归藏》。

易经大衍算法_易经算卦法_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

周文王

易经算卦法_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_易经大衍算法

《归藏》传到殷商之周末时期,处于商纣之时的西伯,姓姬名昌,亦称伯昌,即周文王;其子周武王在伐纣得天下后,追尊其父为文王,故亦称之为文昌。周文王因关心民间疾苦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效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衣取象乾,裳取象坤),很受诸侯拥护;纣王疑其势众反叛,便囚之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北);囚禁中,周文王穷天人之理而演《易》,立后天八卦序而重排六十四卦,并为卦爻作辞。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亦称公旦、叔旦,武王死后,年幼摄政,即周成王,史称之周公;他曾助武王灭商,其治世时,便以《易》为本,制作礼乐,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典章制度;他不仅精通《易》学,并为八卦作了爻辞。

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_易经算卦法_易经大衍算法

老子

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_易经大衍算法_易经算卦法

春秋末期,道学创始人老子,或说姓老名聃,或说姓李名耳,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守静贵柔尊阴无为,宗黄帝《归藏》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据传《易》之图像,皆为老子所遗。而《周易》之两仪、四象、八卦的成卦程序之说对老子亦有启示,其所著《道德经》中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便得益于《周易》;孔子就曾向其求教数术之学。从《连山》到《周易》,都是作为卜筮用,故有三易筮法之说;《周礼·春宫·宗伯》曰:“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据传“连山筮法”用蓍草九十七策,以八为揲;“归藏筮法”用蓍草三十六策,以三为揲;但此二法己失传。“周易筮法”在《易传·系辞》中有介绍:“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揲之以四……”(揲:分组);后皆以《周易》筮法论占。

易经算卦法_大衍筮法与易经三绝_易经大衍算法

孔子

作为《易》的终结本在周文王时就以形成,谓之曰《周易》,因为其“周”,不仅反映了“易变”的周备与周而复始之义,也与周朝名暗合,故以“周”冠名《易》。《周易》包括两部分,一为《易》,一为《传》,《传》为后世所合并;《易》亦因之奉为“经”,列为群经之首。《史记》曰:“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孔子自己也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相传《易传》为孔子所撰,应该是孔子习《易》的心得感悟,以其认识对《周易》作出的诠释。他认为,《周易》的作用在于人的道德境界的提高,其蕴含的义理,既可玩味,也可实行、探索,不宜作吉凶祸福的卜问,善学《易》的人,应不去占筮;正如荀子所言:“善为易者不占”。所以,《易传》思想充分反映了孔子的治《易》倾向,以及对人道教育的重视;也因之止于孔子而完成了《周易》之书由卜筮书向哲学著作的过渡。当然,《易传》是否真为孔子所作,尚一直存疑,而无定论。

与《易》的发展的相关名人皆在历史上留迹,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的漫长岁月;但在历史演变中逐步从无字到有字的完善周备中,而卓有实绩的只有公认的伏羲、文王、孔子三圣,其它的,只能算是《易》从始至终完成发展中的见证者及运用者,他们起到了推动传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