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经 > 易经筮法

风水堂:《易经》的基本含义

易经》由图形和文字两大部分组成,图形即“卦”,文字则是指卦辞、爻辞和“传”。卦是《易经》的图形符号,爻是卦的基本组成单位。卦也是《易经》诞生之初的最早形式,其形成是先有图形后有文字,是一个逐步发展演变和完善的过程。因此,研究《易经》首先要弄明白卦和爻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搞清楚它们的来胧去脉。同时,还要了解和熟练掌握“卦时”、“二体”、“卦主”、“爻位”等这些基本概念。

易经变法筮爻解释_易经筮法三变爻_易经变法筮爻详解

图1 : 伏羲先天八卦

一、卦及卦辞

(一) 卦的起源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一般意义上理解,卦,筮也。从卜,圭声。这是东汉许慎在《说文》中对卦字的解释。从字形看,卦和占卜有关。卦当名词讲,就是占卜的符号 ; 当动词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从事占卜的活动(如图4所示)。而事实上,卦最初的意义并非如此。从古人造字法①的角度研判,应该和天文测量有关。将卦拆为“圭”和“卜”,“圭”为测日影的器具或标准;再将“卜”拆开,“丨”为测量用的竹杆或木杆,“丶”为日光的投影。此后,随着时代的进步赋予其更加丰富的意义。

孔子在《说卦》中说,“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又曰 : “卦者,挂也。悬索以示人。”八卦即“八索”②,即用八条绳子编织结成的八种记事图形,然后悬挂起来让人观看。其中每个图形代表一种意义。于省吾说:“古称绳为索,八索即八条绳子。”因此,卦最早应起源于结绳记事。

易经筮法三变爻_易经变法筮爻详解_易经变法筮爻解释

图2:后前八卦节气图

八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乾(天)、坤(地)、巽(风)、震(雷)、坎(水)、离(火)、艮(山)、兑(泽),最初就是古人对宇宙的观察而发明的八种自然现象的符号记录系统;其次是根据中国地形地貌特征化分出了八个方向的符号代表系统(如图3所示);再次是八个婚姻族群的象征③。也有学者认为其代表八个节气,但从古人留下来的24节气的图形来看,描述的是后天八卦,而不是先前八卦。而这个节气图主要由《易经》中的“十二月辟卦”,也叫“十二月消息卦”依次由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复、临所表示。从这个图形看,每月有两个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这也充分证明八卦所代表的含义是逐渐赋予的(如图2所示)。

易经变法筮爻详解_易经变法筮爻解释_易经筮法三变爻

图3:八卦与中国地理示意图

“八卦”是由人文始祖伏羲发明的。其画卦台是伏羲“创画八卦、分姓氏、制嫁娶、充包厨、教民畋渔”的古遗址。我国现有二处伏羲画卦台,一处是在甘肃天水,传说是羲皇故里;另一处是在河南淮阳,传说是伏羲部落东迁的所在地。(如图4图5所示)

易经筮法三变爻_易经变法筮爻详解_易经变法筮爻解释

图4:河南淮阳伏羲画卦台

易经变法筮爻详解_易经筮法三变爻_易经变法筮爻解释

图5:甘肃天水伏羲画卦台

据《百度百科》, “民国36年(1947年)7月,考古学家裴文中沿渭河在三阳川考古,首次发现卦台山为史前人类活动的遗址。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普查时发现,卦台山古文化堆积层厚达0.2-0.5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居住面、灰渣等遗迹,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等50余件。经鉴定,距今均在5000年以上。2002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华夏纽带’工程组委会秘书处项目实施部派出的甘肃考察组在选址华夏祭祖基地时,对卦台山进行考察后提交的考察报告中指出:‘考察中,我们在卦台山的伏羲庙遗址及祭祀坑内发现了自先秦以来历代先民祭祀中华远祖的祭祀品,以及象征中华远祖的祭祀崇拜物——目前国内最大、历史最悠久且保存最完整的石祖(石制男性生殖器,此文物的年代距今约5000~6000年),这是中华民族父权时代的标志物。’以这一新的发现为线索,考察组对整个卦台山进行全面勘探并寻访周边村庄的花甲老人,整理了完整的考古资料和口碑资料。在对整个卦台山现场勘探时,发现城址东北角约500米处遍布灰层陶片、石器、砖瓦、骨骸以及柱础、白膏泥等建筑遗迹,地面陶片以史前时期为主。考察组的特邀著名考古专家说,做了几十年的考古工作,大大小小经历了无数的考古挖掘,还很少见到文化堆积如此密集、上下年代如此完整的考古现场。通过梳理口碑资料、现场勘探,我们认为 : ‘卦台山一带很可能在8000年前就是先民祭祀的场所④。’”

1、八种自然现象

所谓八种自然现象,依次为天(乾)、地(坤)、风(巽)、雷(震)、水(坎)、火(离)、山(艮)、泽(兑),这是古人当时对自然界事物的基本认知,但这八种自然现象也基本涵盖了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方方面面。

2、八个方向

所谓八个方向,依次为天南、地北、水西、火东,雷东北、山西北、风西南、泽西南(如图1所示)。

我们从高处俯视中国地形图,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天空,是为天(乾) ; 北面是沟壑纵横的大地,是为地(坤) ; 西面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为水(坎) ; 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为火(离) ; 西北多山,是为山(艮) ; 东北多雷,是为雷(震) ; 东南沿海,是为泽(兑) ; 西南多风,是为风(巽)。如图3所示。

3、八个婚姻族群

所谓八个婚姻族群,是为了阻止隔代的上下辈之间的近血缘关系婚配,这正是传说中“伏羲氏始作八卦,以别婚姻”的婚姻类别制度产生的原因。

总之,八卦蕴含极其丰富,其最先应是渔猎时代先民记事的产物,逐渐演变为八种自然现象和八个方向的符号,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形成了“以别婚姻”八卦图,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文字。八卦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在结绳记事之后的又一次飞跃和变革。

易经筮法三变爻_易经变法筮爻解释_易经变法筮爻详解

图6 : 古代占卜图

(二) 六十四卦的形成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卦又由六个爻组成。传说是周文王推演出来的。其方法是将八个“经卦”两两重叠,分别演变为六画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然后再由六画卦分别进行七次变化,每一卦变化为七个卦,再加上原来的八个本卦,共得六十四卦(如图7所示)。

我们以六画《乾》卦的变化为例说明。《乾》卦内卦(下卦)第一爻发生变化,变为上乾下巽,巽内乾外为天风姤,于是《姤》卦产生了 ; 《乾》卦内卦的第二爻再变,即为乾上艮下,艮内乾外为天山遁,于是《遁》卦产生了。以此类推,七次演变,共推演出七个新的卦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周文王叠六十四卦前已经有了炎帝推演的《连山易》和黄帝推演的《归藏易》。

易经筮法三变爻_易经变法筮爻解释_易经变法筮爻详解

图7 : 六十四卦形成图

(三) 卦所代表的意义及卦时

《易经》的六十四卦各自象征着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中有六十四种不同的情境或处境,而在这种特定的处境中,每一卦又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及其自身发展变化规律。比如《蒙》卦,就象征着人或事处在“启蒙”阶段。《需》卦则表示人启蒙之后就有了物质或精神欲望和需求,对事物而言,表示某一事物的发展时机尚不成熟,还需要耐心等待。这种特定的情境或处境,我们也将其称之为某一卦的“卦时”。

按照《序卦》传的排序,六十四卦从第一卦《乾》卦开始,到最后一卦《未济》,是一个完整的运行轮回。《未济》卦后又回到《乾》卦,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以至无穷,一直无休无止的运行下去。《史记·日者列传》曰 : “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这也正是作者推断《周易》并非简单的卜筮之书,而实为周文王推翻商纣“建国大纲”的主要依据所在。

古人云 : “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所能也。”(《吕蒙正格言》北宋初宰相)由此可见,卦时之重要无需赘述。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计三百八十四爻。何新认为“384是古年历法,360是整年日数,这种历数与古玛雅历法相似,为十月太阳历。即每月36日,一年10个月,共计360日。余24爻,或为闺。即殷商甲骨文历法中之‘十三月’。”

(四) 二体

乾、坎、艮、震为阳四卦,即阳四宫 ; 巽、离、坤、兑为阴四卦,即阴四宫。这八个基本卦即“八卦”,也称为“经卦”。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由两个经卦重叠而成,在下面的称下卦或内卦 ; 在上面的称上卦或外卦,是为“二体”。如图8所示。

易经变法筮爻详解_易经变法筮爻解释_易经筮法三变爻

图8 : 六画卦的构成

(五) 卦辞

卦辞为六十四卦每一卦内容的提纲,传为周文王姬昌所著。卦辞高度概括了每一卦即事物发展处于其一情境时的深旨大意。

二、爻及爻辞

(一) 爻的起源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爻,是组成卦的基本符号,其形有二,其一为阳爻,画作“一”,是实线;其二为阴爻,画作“一一”,是虚线(如图9所示)。爻,义从“交”,形如网,如网中经纬之线互相交叉,组成一个个网目,象征万事万物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化无穷的景象。

现代学者研究认为,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结绳记事是一种公认的社会制度。 正如本章前文所言,爻最早应起源于结绳记事,随着记事内容的增多,从“一索”到“八索”,爻就是“八索”之结。即在六条绳索之上打的绳结,之所以称“八索”是由于另外二索用于固定结绳记事之“六索”,而非结绳之索。郑玄曰 :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阳为单数,结单结 ; 阴为偶数,结双结。爻字的本义是绳索的绞接或绞索。

古人云 : “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契就是在木棍或竹片上契刻记号。也就是说,在结绳记事之后又演变成书契。因此,我们可以将阳爻和阴爻看做是最早表述结绳记事或书契的文字符号形式。

图9 : 阳爻与阴爻

(二) 卦主

《易经》每卦有六个爻,其中一爻在六爻中占主导作用,起决定性的作用。卦主是理解全卦义旨的中心与关键,集中反映了卦象所蕴涵的内容,制约着各爻之间的相互关系。每卦六爻中为主的那一爻为卦主。卦主的类型有二:一为成卦之主,指整个卦赖以构成的那一爻,其不论爻位高下,只要卦义因之而起,即可为卦主;一为主卦之主,指支配全卦的那一爻,此爻往往得位得时。在六爻中,卦主一般尤五位者居多,所以有“九五至尊”一说。

易经变法筮爻详解_易经变法筮爻解释_易经筮法三变爻

图10 : 需卦六爻图

(三) 爻位

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每卦六爻,或阴或阳构成一个完整的六画或六爻卦。通俗而言,爻位就是指每一爻从初到九在卦中所处的位置。《易经》每卦中六个爻,从下而上,依次为初、二、三、四、五、上。六爻分处的等次(如图10所示),称为爻位。爻位是理解卦象、卦义的重要依据,其象征着某一情境中事物发展的六个阶段,即事物的萌生、发展、高潮、结局。事物发展到极限、极端,就会转入下一情境或下一卦。爻位至少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时间概念

六十四卦分别为事物发展的六十四种情境,而这六十四种情境处于一种动态的轮回运行状态。六十四卦的轮回转化和每一卦从初爻到上爻又构成了万事万物的时间概念。

2、空间概念

按照孔子在《易传》中的说法,《易经》为“三才”之书,才通“材”,材即“道”也。三才即天道、地道、人道,其产生的顺序是先有天地,而后有人及万物。以《坤》卦为例(如下图所示),初爻、二爻居下为地道,三、四爻居中为人道,五爻与上爻居?上为天道(如图11所示)。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平等的,从而构成了空间的概念。

这样,时间与空间共同构成了宇宙万事万物。

易经变法筮爻解释_易经筮法三变爻_易经变法筮爻详解

图11 : 坤卦三才图

3、代表事物发展的六个阶段

在每一卦中的六爻中,自下而上第一爻读“初”,最后一爻读“上”;阴爻读“六”,阳爻读“九”。从初到上就是事物发展的六个阶段。以《需卦》为例(如图10所示),从初六到上六,体现了事物由低级向高级渐次发展的过程,即从初爻开始萌发,经过二、三、四爻的进展,于五爻达到圆满成熟,而于上爻时已发展到极限,势必表现出穷极必变,转入下一卦或下一情境的态势。

4、有阴阳、奇偶、得正、失正之分

在每卦六爻中,初、三、五爻位为奇,为阳位;二、四、上爻位为偶,为阴位。凡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者,称“当位”或“得正”;凡阳居阴位、阴居阳位者,称“不当位”或“失正”。当位之爻,一般象征符合正道;不当位之爻则象征违背正道。但这并非绝对标准,当位与不当位,只是吉凶与否的因素之一,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5、居中为美善的象征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由八个经卦的其中之二重叠组成,这也就有了上(外)卦、下(内)卦之分。在每卦六爻中,自下而上,第二爻居下卦中位,第五爻居上卦中位,居中位者称“得中”,凡阴爻居二位,阳爻居五位,称之为“得中得正”,是特别美善的象征(如图12所示)。

易经筮法三变爻_易经变法筮爻解释_易经变法筮爻详解

图12 : 卦中爻的乘、承、比、应关系图

6、乘、承、比、应关系

每卦六爻中因所处的位置不同,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关系。

(1)乘:凡卦体中阴爻处于阳爻之上,构成柔者凌乘刚者,小人凌乘君子之象,此阴爻相对其下的阳爻而言,便称之为“乘”。几个阴爻都在一个阳爻之上,也称为“乘”。

(2)承:凡卦体中阴爻处于阳爻之下,构成卑者弱者顺承尊者、刚者之象,则此阴爻相对其上的阳爻而言,便称为“承”或“从”;如一阴爻上有多个阳爻,则此阴爻对其上之阳爻亦均可称为“承”。

(3)比:凡卦体中除初、上爻之外,每卦中间的四爻,各自与其上下之爻构间成两对“比”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表现为乘或承,但又不限于此两类,它主要还象征着事物处于相邻环境中的各种情状。

(4)应:每卦的上(外)、下(内)两“经卦”中各自有下、中、上三爻,两经卦相应之爻构成“同位”,即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分别同位。同位之爻皆两两交感对应,称为“应”。若阴、阳爻相遇易经筮法三变爻,称之为“有应”,象征着和谐有利;而阳阳相遇或阴阴相遇,则谓之“无应”,象征同性相斥而冲突无利。

易经变法筮爻详解_易经变法筮爻解释_易经筮法三变爻

图13 : 同人卦

以《同人卦》为例,六二爻在初九爻之上,称之为“乘则”;六二又在九三之下,谓之“承”于九三;六二和九三,九四和九五相邻,称之为“亲比”;上卦之九五,下卦之六二各自居中,且阴阳相应,谓之“有应”。而在《豫卦》中,六二和六五,阴阴相遇,称之为“无应”。

以上四种构成爻与爻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乘、承、比、应”。必须说明的是,“爻位”等说法,虽揭示了卦象、爻象的某些规律,却不能一以贯之,经不起所有卦例的检验。同时,各卦有其具体情境,有多种制约因素,我们在应用这些常识时,须灵活掌握,而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四) 爻辞

1、爻辞的起源

无论是结绳记事,还是契刻记事易经筮法三变爻,其记事之辞即为“爻辞”。

2、爻辞的内容

传说《周易》爻辞的内容由周公编录,其结合周初史事,以传教成王姬诵,使之学习历算,且不忘历史。故爻辞的内容大概分为三类。一是占卜之谶语或隐语,二是民间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的歌谣,三是历史事件的记载。

综上所述,卦与爻的图形符号皆源于结绳记事。所谓阴、阳二符号亦同此,一记有结,为阴“一一” ; 一记无结,为阳“一” 。若以三绳(索),有结无结相参,即成八卦 ; 若以六绳(索),有结无结相参,即成六十四卦。(如图14所示)

易经变法筮爻解释_易经变法筮爻详解_易经筮法三变爻

图14 : 现存琉球群岛结绳记事实物

就《易经》而言,至少包括了象数和义理两大部分(图形和文字)四方面的意义。一是图像的符号学象征性意义 ; 二是图像(卦笔画)的数字意义 ; 三是卦辞及爻辞文义的本义 ; 四是卦辞及爻辞的哲学、政治、宗教及道德人文意义。而其顺序应是先有卦象,再有名、义。卦辞以释名,爻辞以示义,明义而知吉凶。(图片来自网络)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释:

①引自王显春学林出版社《汉字的起源》一书,本书创立了汉字学新理论一一汉字发明说。其内容为,汉字起源于生殖崇拜文化,发明于太极文化,创造于契刻、绘画、结绳、编贝。该有理论有别于传统的“六书”,将古人的造字法归纳为以下五种方法:1、发现发明法;2、组合发明法(形声、指事、会意);3、仿生发明法(象形);4、特殊用途发明法(假借、转注);5、夸张发明法。这五种发明法就是一部完整的汉字发明史。

②《尚书序》:“八卦之经,谓之八索。”《左传》昭公十二年云:楚左史倚相能读“三汶、五典、八索、九丘(九州),”皆谓之上古之遗书也。

③本文参考了何新先生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易经新解·八卦爻辞起源》章节,但所修正。

④引自百度百科。

易经变法筮爻详解_易经筮法三变爻_易经变法筮爻解释

作者简介

闫爱平,字和天,笔名大小,山西古交市人。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新闻方向研究生学历。主任记者职称,历任古交电视台记者,古交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兼古交电视台台长,太原高新区新闻中心主任,太原高新区招商局副局长兼创意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等职,现任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信息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山西财经大学校外职业指导师,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