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经 > 易经筮法

中国古典智慧《周易》筮法与量子力学思想

中国古典智慧

《周易》筮法与量子力学思想

《周易》上承殷商龟卜文化,下启诸子百家智慧,在由物取象,立象尽意,会意悟道的沉思与理性升华过程中铸成中华文化经典。“易”虽以卜筮外衣留存于世,但其并非是古人凭空虚构的单纯占筮精神产物。“易”是古代经圣高贤“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传第二章)。“易”的构架包罗万象、寓意深刻,具有超越时代的思维特征。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人们难以凭借所处时代的文化语言和经验知识来描述超越时代的理性思想,故“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系辞上传第十二章),将天地之道与人生哲理隐含在森罗万象的卦象与筮法之中。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发展,人类现代智慧的开启,“神明之德”将渐露于世,“万物之情”亦可被世人领悟。通过“易”与现代科学知识及其认识方法的对比研究,不难发现,易学虽然古老,但其深藏的哲理与现代科学精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易经古典筮法,透射出东方合理思想的质朴灵光。

一、筮法的象数内涵

“易经”共有六十四卦,每卦由六爻构成,每爻非阴即阳,并且阴爻与阳爻要区分其老少变化。因此,一卦包含有六十四种变化,六十四卦共可衍生出四千零九十六种状态。以其象意“范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系辞上传第四章),即将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各种现象分类包含在卦象之中,从而“天下之理得矣”。具体卦象的产生是通过极展天地大衍之数的筮法来实现。

占筮采用五十根蓍草为工具,从中取一始终不用以此象征天地未开之始的太极。之后将余下的四十九策随意分二,分别握于左、右手中,此为第一营,象征太极生阴阳两仪。再从右手取出一策,放在左手无名指与小指之间,此为第二营。然后将左右手中的中蓍草分别四根一数,此为第三营。到此左右手中各自余数可能为一至四,将其依次分别夹于左手无名指、中指及食指之间,此为第四营。最后将左手指间的蓍草暂放一旁不用,此时所余之策为四十或四十四。上述四营为第一变。将第一变的余策再按四营规则(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继续进行操作,余策可能为三十二、三十六或四十易经古典筮法,此为第二变。再进行第三变操作,余数可能是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或三十六,用四除之,其商必为六、七、八、九中一数。依次定为老阴、少阳、少阴、老阳。到此产生一爻(初爻),少阳和少阴称为静爻;老阴和老阳称为变爻。对大衍之数,再按取一不用,四营三变的操作法则演数,依次可得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总六爻而成一卦,从而获得明示事物状态的具体卦象,以此来开启人生立身处世之道。

筮法的数象约定与演习规则隐含有丰富的经验智慧和哲学思想。如取一不用,为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