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MB三联中读《周易》之阴阳两个字
02 周易阴阳符号是什么样子的?
11.6MB
00:0008:26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蔡飞舟,专攻易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易》。
翻开《周易》,首先映入眼帘是六十四卦及卦爻辞,我们知道,六十四卦由八卦组合而成,而八卦,则是由最基本的两种符号构成,这两种符号就是阴阳。阴、阳两个符号,传世文献中,“阳”的符号是一条横线认识易经中的阴阳是什么,类似于汉字“一”这个字的形状,而“阴”的符号则是一条横线中间断掉,有个缺口,象是两个小短横并列。
在古人看来,万事万物都可以用阴阳表示。比如说日月、寒暑、昼夜、男女、黑白、表里、正反、胜负,等等,都属于阴阳的范畴。我们甚至可以推想,现在所见到的很多新的事物,比如说正负极、正负数等科学及数学的概念,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
那么阴阳两个字,究竟是什么含义呢?阴阳的繁体字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写。
“陰”、“陽”的部首都是左耳朵,左耳朵在古文字中是“阜”字,也就是曲阜的阜,说明这字与山有关。然而阴阳二字,更早的古字,极有可能是没有左耳朵的,也就是“侌”、“昜”,这两个字大家看起来陌生,但是“侌”字下面是“云”认识易经中的阴阳是什么,也就是云彩的“雲”的古字。“昜”上面是“日”字,这两个字,基本上我们可以猜出来是描写天气的,“侌”是阴天,“昜”是晴天,由此可以知道,侌昜本来的含义应该是描写天气的阴晴,而阴天黑暗、晴天明亮,自然而然有一种二元对立的意味。再后来这两个字慢慢地演变,增加了左耳朵即阜字旁,阜字古文字是山的变形,意思也和山有关,左耳朵的阴阳意思就是与山有关的概念。
在传统地理学中,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那么为什么山南水北为阳呢?我们不妨做这样的思考,我们中国位于北半球,山的南面有阳光而山的北面没有阳光,所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山好理解,而水呢,通常在两山之间我们可以找到水。水的南面通常是山的北面,所以也是阴的,而水的北面通常是山的南面,因此是阳的。可以说地理上的阴阳也与太阳出现与否关系甚深。大概早期没有左耳朵的侌昜人们后来不用了,反而本来表示地理的阴阳成为了通行的写法。但是阴阳这个概念,极有可能源于太阳出现与否的一种自然现象的描摹,慢慢的古人发现万事万物,其实都有向背、正反两个方面,万事万物的两个方面,慢慢地也就用这样两个名词来表示了。
那么有人要问,究竟什么时候阴阳两个概念才普及的呢?根据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一些文献资料,大概是西周以来,阴阳概念才慢慢普及的。这里所说的阴阳概念,其实是代表了一种哲学意味的抽象的概念存在的。当然,有学者认为《周易》经文中是没有阴阳概念的。到了相传孔子所作的《易传》中,才出现了阴阳的概念。这个说法有一定的文献依据。
但是这个说法又直接促使我们必须去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两个符号,究竟形成于何时?这两个符号形成之初,是否已经有阴阳的观念或者类似于阴阳的观念?对于之前阴阳两个符号形状的来源,学者历来有各种猜测。直到最近,学界似乎基本上有一种共识,阴阳两个符号,其形状应该是来源于数字。也就是说阳这个符号,有可能是来源于一或七,七的古文字类似于十这个形状,但是中间一竖写得很短,所以后来就简化成一这个形状。阴这个符号有可能来源于六或八。因此有学者就提出这样的假设,最早的时候没有阴阳的概念,只有奇数和偶数的分法,而这种分法不叫阴阳,究竟叫什么呢?有的学者认为,《周易》两个符号,应该是来源于天数和地数的分别,天数是奇数,地数是偶数。《周易》成书之后,随着西周东周以来的阴阳观念的形成和普及,《周易》两个符号才正式命名为阴阳。
▲图①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別卦》所见卦符,可见阳形本“一”[根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可推得“一”当是“七”之省];阴形本“六”。
图②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周易》所见卦符,可见《周易》卦符系统,阳形本“一”[疑或来源“七”];阴形本“八”。
图③为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所见卦符,其与战国楚简《周易》符号一脉相承,唯阴符进一步抽象,已接近今本《周易》阴符的形状,然来源于“八”仍隐约可见。
这种说法,根据现在所见的一些文献和出土材料,算是对阴阳符号做出的比较保守的推测,也许反映了一部分事实。但是我们其实可以不必纠结于这两个名词究竟是否就叫做阴阳,也许可以叫做其他,或者天地,或者男女,但是不管叫什么,其基本的思维应该是一致的,即二元对立的思维在这两个符号形成之前,已经是存在了的。而两个符号,借用数字形状表达,还必须有个前提,就是数字在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下,已经完成了奇偶的分类。正是有这两个前提,才导致这两个符号产生之时,具备应有的哲学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文献中所见阴阳名称的形成比较晚,但从《周易》两个符号的形成来看,这种类似于阴阳观念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在作《易》之前其实已经非常非常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