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探索中国文化的经典与智慧,滋养灵魂
国学并非一门专业、一个科目,而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从大处说,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可以避免在现今这个同质化时代被同化;具体到个体,则可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1100G曾仕强全集课程百度网盘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老子》、《庄子》、《增广贤文》、《中庸》、《大学》、《菜根谭》、《围炉夜话》、《孟子》、《韩非子》等等一大堆国学中经典之经典,再者就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国近现代的文章也是可以的!曾仕强易经真的很容易1至160集完整版,最经典的讲座100集百度云
其实有一本叫《国学入门》的书,还是比较适合初学者去看的。
《国学入门》是一部面向大众介绍国学常识及国学经典名著的普及读物。该书突破了晚清民国迄今以来国学论者多偏重“汉学”及“小学”的局限,重新将国学定义为“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的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内容上明确增加了中国传统科技及少数民族成果的介绍,从史学、哲学、文学、科技、语言学等多个方面,重点介绍国学常识与典籍。全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以鸟瞰视角,参照其他文化体系,对国学成果和不足作出了精当的评点,助力国学爱好者快速入门。
第一讲 国学的含义
国学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学术概念,大部分学者认为,国学包括哲学、史学、文学、科技、语言文字学等各门学科。给国学下定义比较难,大概可定义为:国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的影响深远的文化成果。它是民族文化成果的重要部分,其典型传承形态是古代经典著作,但是也有其他传承形态,如口头传承的民间文艺、物化形态的建筑等。
国学在汉语中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育方面的,一个是学术方面的。
国学在教育方面的含义是指国家设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学府,这个含义是古代汉语固有的含义。先秦时代典籍《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乐师》中出现了“国学”这个词:“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国学”就是朝廷办的学校,“国子”就是在国学读书的子弟。所以,国学又称“国子学”“国子监”。五代时期,南唐朝廷建立的高等学府正式命名为“庐山国学”,“庐山国学”在宋朝改称为“白鹿洞书院”。
国学在学术方面的含义是在近代产生的,有人称为“中学”“汉学”或“中国学”()。明朝中叶以后西学东渐,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文化学术大量输入中国,学术界为了跟西学相对,首先提出了“中学”这一概念。1894年郑观应《盛世危言》说:“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1896年沈寿康《匡时策》说:“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会通》说:“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书名:国学入门作者:孔祥骅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8月 版次
本书为作者多年学习国学的总结,它的特点是集众多经典为一书,采集提炼群经诸子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话语,同时吸取了近百年许多国学大师的心得,并且结合本人的研究心得和新时代人群之需求,对众多国学经典作出简明而直接的诠释,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明白易懂,便于初学者入门。
本书是由作者讲授"国学入门"时所备讲义之精华整理而成。其文究国学之根柢,贯其枝叶:首先阐明何为"国学",接着从考据之学、词章之学、义理之学和历史之学四方面加以详细考察,疏证剖析、详尽窍实,博于搜采、深于考证、审辩通微,集众说之长。此书足为后学者深入国学研究之津筏。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它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中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道教中,《庄子》又称《南华真经》易经常识100个,《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真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学术思想成果总结性的著作。
《荀子》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事物辩证的看待方式,学习他人的美好品德,通过他人的教导对自身进行约束和修养,将人性中的“恶”通过后天努力而改正,并通过自身道德感化、教育他人,做一个善于思辨,勤奋修身,善于学习他人所长并改正自身缺点的人。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荀子》现存三十二篇,是荀子思想的总结,其内容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荀子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论语》(先读何晏《论语集解》、朱子《论语集注》)、《孟子》(先读赵岐注、朱子《孟子集注》)、《周易》(先读魏王弼与晋韩康伯之《周易注》、朱子《周易本义》)、《尚书》(伏生所传之二十九篇宜熟读,注解用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诗经》(先读毛传、郑笺及朱子《诗集传》)、《周礼》(先读郑玄注,可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礼记》(汉郑玄注)、《春秋左传》(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孝经》(唐玄宗注)、《尔雅》(郭璞注)、《说文解字》(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经学历史》(清皮锡瑞撰,近人周予同注)
子部
《荀子》(周荀况撰。初学宜读清王先谦《荀子集解》)、《韩非子》(周韩非子撰。初学可读近人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墨子》(旧题周墨翟撰。初学可读清孙诒让《墨子间诂》)、《吕氏春秋》(旧题秦吕不韦撰。初学可读今人许维通《吕氏春秋集释》)、《老子》(旧题周李耳撰。初学宜读魏王弼注)、《列子》(旧题周列御寇撰。初学宜读晋张湛注》、《庄子》(旧题周庄周撰。晋郭象注,初学可读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史部
《史记》(汉司马迁撰。可读三家注本,日本学人泷川龟太郎之《史记会注考证》最宜初学)、《汉书》(汉班固撰,其妹班昭续成之。初学可读唐颜师古注及清王先谦补注)、《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注。初学可读清王先谦集解)、《三国志》(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资治通鉴》(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注)、《续资治通鉴》(清毕沅撰)、《明史纪事本末》(题清谷应泰撰)、《国语》(旧题周左丘明撰,吴韦昭注)、《战国策》(汉刘向编集,汉高诱注)、《宋元学案》(清黄宗羲撰)、《明儒学案》(清黄宗羲撰)、《考信录》(清崔述撰)
集部
《楚辞》(汉刘向编集。初学可读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注本。如能再参阅朱子《楚辞集注》及清戴震《屈原赋注》,则更佳矣)、《陶渊明集》(晋陶潜撰。初学可读清陶澍《陶靖节集注》)、《李太白诗集》(唐李白撰。读者可取元杨齐贤集注、萧士补注本)、《杜工部集》(唐杜甫撰。初学可读清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及杨伦《杜诗镜铨》)、《韩昌黎集》(唐韩愈撰。初学可读宋廖莹中所辑注者)、《白氏长庆集》(唐白居易撰)、《文选》(梁萧统编,初学者可读李善注本)、《文心雕龙》(梁刘勰撰。可读今人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主要记述了东汉195年的史事。该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书名为西汉末刘向所拟定,作者并非一人易经常识100个,成书并非一时。
首先要对国学的儒释道三家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从儒学入手。
儒学最开始先学习《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比较基本,也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