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易经》之学的五大窍门(最后一节公开课)
第三讲 《易经》之学的五大窍门
(最后一节公开课)
研究、学习《易经》,有很多条思路,其中,有五条路径,或者说五个窍门,特别重要,——打个比方来说,《易经》就好像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堡,我们想进入城堡,发掘宝藏,首先得找到门路才行。
窗户可以进去,大门也可以进去,还有后门,甚至是烟囱,下水道……不管从哪个窍门进去,都是可以的。
总之,得有个门路才行。
窃以为,《易经》这座城堡,至少有五个窍门可以进入。
这五个窍门,就是——象,数,义,理,占。
这五个窍门,有时候会被人们分为两大类,比如被分为“象数”和“理占”;或者被分为三大类,“象数”、“义理”和“占卜”。
凌音以为,分不分类,倒没关系。关键问题是,大家不要相互瞧不起、相互闹矛盾。
在易学界,有一些侧重义理的专家学者,很鄙视搞占卜的人;而有一些擅长占卜的人呢,又觉得纯搞义理的人是死脑筋,很傻。……这种相互轻视的心态和行为,是很不好的,就好像鼻子跟嘴巴吵架一样,到底谁好谁不好呢,本来没有是非对错,结果非要争个道理,真是浪费时间。
咱们的态度是什么呢?
这五个窍门,就像人脸上的五官、身体里的五脏一样,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五官俱全,才能五官端正;五脏安和,才能身体健康。五官和五官,少了哪一个,都不是完满和健康的人。
《易经》的五大窍门,也是一样道理。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提前声明。
探讨学术问题是可以的,但是,永远也不要和偏见太深的人,去做那些无谓的争论,因为太浪费生命了。
毫无意义。
接下来,咱们就分别说一说《易经》之学的五大窍门。
第一大窍门是:象
象,即卦象、爻象、物象、类象。
《系辞上传》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又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
可见,象,是我们学习《易经》第一个要掌握的概念。
什么是象呢?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大到各种天体,小到电子、夸克,乃至各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如空气、磁场、声波,还有精神、思想,如此种种,都是象。
这天地万象,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本无所谓吉凶善恶,可是我们人呢,是有感情的,有思想的。
有感情,有思想,就有分别心。
有分别心,就会有“趋吉避凶”的想法。
这很正常,人之常情嘛!
比如明天要出门,会想,会不会下雨呢,要不要带雨伞呢?——实际上,淋点雨,也不见得是坏事,但我们一般人嘛,对于某种现象,总是要分个善恶好坏的。
比如现在要投资一笔生意,该不该投呢,投了之后,是赚钱还是赔钱?——要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观念来看,其实无所谓的,赔了就当买个教训,赚了也别太高兴,因为福祸相因嘛。《道德经》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日常生活中的事儿,大多都是这样。可是呢,人心嘛,我们毕竟不是圣人,毕竟要权衡利弊,所以就想预测未来。——假如采用第一套方案,结果如何?假如采用第二套方案,结果又如何?向前进如何,向后退如何,不动又如何?
有了这种权衡利弊的心思,我们会怎么办?
首先,肯定在自己心里盘算,左思右想,反复琢磨,到底自己是不是真心想这么做。
其次,也会问自己信赖的人,比如父母,老师,朋友等等,或者向专业人士咨询请教。
一般情况下,经过自己反复考虑,请师长友人参考,或咨询相关人士之后,就可以做出决定。
如果还做不了决定,怎么办呢?
那就会想到算卦。
最简单的算卦,人人都会,比如抛硬币,抓阄儿,小孩子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会用抓纸蛋儿的方法。
那么,如果是大事情呢,比如我们现在投资几百万,上千万,或者要不要打仗,遇到这些重大事情,那估计很少有人会用抓纸蛋儿的方法去蒙。
相对正统的方法,就是去算卦。
古人算卦的方法很多,比如卜法,就是通过灼烧龟甲、兽骨,观察裂纹,以预测吉凶的方法;筮法,是用蓍草按照一定的程序演绎出卦象,再根据卦象推断吉凶;……此外还有很多,象奇门遁甲、紫微斗数、纳甲筮法、看面相手相、测字、求签儿、看八字等等。
这种种算卦的方法,本来平等,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呢,还是以《易经》卜筮法为正统。其中的原因,说来话长,与我们目前讨论的主题无关,暂且略过。
《易经》的算卦方法,首先是根据特定的程序起卦,起出卦来之后,就依照卦象来解读所占事情的吉凶了。
也就是说,《易经》占卦的原理,其实并不神秘,它是把大自然运行的现象转换成了卦象,然后再通过解读这些卦象,以推测自然运行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推天道以明人事”。
大自然的运行现象和规律,怎么可以转换成卦象呢?
这个问题啊,从本质上说,是利用磁场感应的原理。从表面上说,就跟做数学题是一样的。
比如我们要计算一枚导弹的运行轨迹,难道需要骑在导弹上飞一圈才能计算吗?——当然不用了,我们可以在稿纸上运用一些特定的符号和算法,模拟导弹的运行法则即可。
导弹的运行轨迹,可以运用特定的符号和算法来模拟。
那么人生的轨迹,一个公司的运营情况,一个国家的运势,是不是也可以运用特定的符号和算法来模拟呢?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这当然是可以的。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怎样才能把我们要算的人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轨迹,转换成卦象的符号,从而运用《易经》的算法进行解读。
数学家、物理学家,在计算天体运行、导弹运行的时候,有没有算错的时候,那肯定是有的。
那么,命理学家算命,当然也会有算错的时候。
——这很正常。
不过有一点肯定的是,那就是,水平越高的人,错误率就越低。
假如请大科学家钱学森来计算导弹的运行轨迹,那,正确率肯定会远远大于一个普通的物理系学生。
如果请命理学史上大名鼎鼎的司马季主、严君平、郭璞、徐子平、陈抟等人来算命,他们的水平,也肯定比我们这些普通的《易经》爱好者要高很多。
现在我们把话题绕回来,继续说这个“象”。
《易经》最根本的象数学易经常识,就是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这要放到数学中,就等于是abcd,xyz,αβγ。
这八个卦,就是八个符号啊!
这八个符号,就是《易经》之学当中,最基本的“象”。
然后呢,把这八个符号两两重叠,就构成了八八六十四卦。前面我们讲过,《周礼》中说“其经卦皆八,别皆六十有四”,——这八个单卦,又叫“经卦”,六十四个重卦呢,又叫“别卦”。这些基本概念我们要了解一下。
有了卦象,就可以通过卦象,解读我们要预测的人事物的变化发展情况了。
比如某天有人给我发微信,咨询身体疾病的问题,说是手臂疼。根据当时的时间起卦,遇《水山蹇》,那么,他这个情况,大概率就是风湿病。为啥呢?——坎为水,为湿。艮为山,在人身体上又代表手臂和脾胃。我们知道,脾喜燥而恶湿,这说明数学易经常识,此人可能脾胃也有虚象,脾虚湿盛,所以导致四肢有风湿痹痛的现象,当然不用算卦,通过电话问诊的方式,也可以判断他得什么病,算卦呢,就是玩一下,验证一下,看看和问诊的结果是否一致……举这个梨子,是为了说明,算卦的基本原理,其实,并不神秘。
什么是算卦呢?
算者,研究也。卦者,现象也。
算卦,就是研究现象,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个过程,主要是符号推演。只不过,在推演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人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想象力、联想力、发散思维力等等,要求推演者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而不仅仅是数学推演的思维。
第二大个窍门,是:数
数,即数理、数字、数学、气数、运数。
比如在算卦的时候,常常会用到卦数。
卦数有好几套,最基础的是先天八卦的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根据这八个数字,就可以起卦了,比如某人,他家的门牌号是35,三为离卦,五为巽卦,那么,这个门牌号就是火风鼎卦。
再比如明代著名的王阳明先生,他在三十五岁的时候(1506年),因为上疏言事,得罪了大太监刘瑾。刘瑾很生气,不仅罚王阳明受廷杖四十,还把他关进了监狱,并且第二年还把他贬谪贵州龙场。结果呢,王阳明在被贬谪的路上,还遭遇了刘瑾派出的锦衣追杀,好在他机智过人,到了河边,伪造了一个投水自尽的现场,然后悄悄地上了一艘商船,这次逃过一劫。这时候王阳明看到了官场的险恶,有了出家修道的打算。正好呢,当时他遇到一位道士,但这位道士并不建议他出家。而是劝他说,你是戴罪之人,如果就这么出家了,有没有想过你的家人会遭受什么样的磨难?万一刘瑾嫉恨你,诬告你投奔了胡人,或者逃到了南粤,他们抓不到你,难道不会迫害你的家人吗?王阳明愣住了,是啊。这可怎么办?这时候他就用《易经》占卦(也有人说是那位道士给他占卦),占到了《明夷卦》。《明夷卦》基本卦象就是“明入地中”,光明陷入了大地之中,比如周文王,还有商朝的箕子(商纣王的叔叔),他们都是很有智慧、很有才华、很有德行的人,但是都曾被迫害过。周文王曾被商纣王关在羑里,箕子呢,给纣王提建议,不但不被采纳,还被纣王抓进了牢房。但是周文王和箕子,并没有从此消沉,而是“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内难而能正其志”,越是在艰难困苦之中,就越是坚定志向——内修文明之道,外显柔顺之形。后来,周文王出狱,更好地发展了周朝基业。箕子呢,他带着许多随从迁移到了朝鲜半岛,定都平壤(就是现在朝鲜的首都),建立了一个国家(前1120 ~前194 年),史称“箕子王朝”,也叫“箕子朝鲜”(从周朝初年,一直延续到西汉,国祚长达926年)。
王阳明卜卦,卜到了《明夷卦》,他自然是懂得其中道理的,再加上那位道士的劝说,于是他决心地赴谪龙场,这才有了后来的“龙场悟道”等等故事。
这是讲一个人的气数、运数方面的问题。
第三大窍门,是:义
义,即卦名、卦爻象、卦爻辞的含义所指。
例如《乾卦》,乾为天,其义代表刚健;《坤卦》,坤为地,其义代表柔顺。
再比如《乾卦》初爻,爻辞曰:“潜龙勿用。”
这里的“龙”,怎么解其义呢?
从物象上看,代表的就是“东方苍龙七宿”。
从能量上看,代表的就是“氤氲万物之气”。
从本源上看,代表的就是“真心自性异名”。
……
第四大窍门,就是理
理,即哲理、道理、规律、规则。
我们通过观察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生成、发展、演化,以及覆灭的规律和法则,就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发。
前面说到“象”的时候,刚刚引用过《系辞上传》里面的两段话——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古代圣人观察天地万物,发现有许多深奥难明的道理和规律,于是,就设立卦象,来模拟其形象,这就是“象”。
然后,又在卦象、爻象的后面,加上相应的言辞,以明确吉凶。
在卦象和言辞当,就隐藏了许多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理”。
比如《乾卦》初九爻,爻辞说:“潜龙勿用。”给我们的启发是,该潜心修炼的时候,就应该潜心修炼,不要急于发挥,等时机到了,自然有发挥作用的时候。
比如《乾卦》上九爻辞说:“亢龙有悔。”我们看了这个爻辞,就会受到启发,人生该前进的时候,固然要前进,但是到了该后退的时候,也不能犹豫,该退必须退,正如《道德经》所言:“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历史上有许多将军、许多宰相,都是只知道上进,官位越做做高,权力越来越大,而不知适时隐退,所以最后的结果,就不太好。这些故事,我们就不讲了,相信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能列举许多故事出来。
五大窍门的最后一个,就是占
占,即占卜预测,料事于先。
《系辞上传》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又说:“极数知来之谓占。”
又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帛书《要》篇中,孔夫子说“吾百占而七十当。”
从古到今,政治家、军事家、学者、文人、隐士,明达而知易者,其占卜之事不绝于史。《尚书》《国语》《左传》《史记》等等,多有所述。
由此可见,学习《易经》,一定绕不开占卜。
学习占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如果有人说算卦是迷信,此人定是狂妄无知。他肯定不懂,懂得的人,怎么会说出这么武断的话呢。
当然,话说回来,学习占卦,如果没有咱们前面讲过的“象、数、义、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果见解和思想太过偏狭,还真的很容易把占卜弄成迷信。
但是迷信不信,问题在人,而不是《易经》这本书,更不是各种被用来占卜的术数。
比如周武王准备伐商纣王,用龟甲占卜,不吉利,又用蓍草,还是不吉,且风雨暴至,大家都感到害怕,这仗是不是不能打了。这时候,姜太公说了,史书记载八个字:“枯骨朽蓍,不逾人矣。”那商纣王胡作非为,气数已尽,我们伐纣,也准备很久了,还用问枯骨和干草吗?周武王听了姜子牙的建议,于是坚定信心,讨伐商纣王,结果大获全胜。
所以,研究易学,学习占卦,是有条件的。
第一,就是刚才讲的,要掌握一定的“象、数、义、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二,就是要对天地自然之规律、对于人情世故的各种道理,具有相对成熟的见解。因为卦象,是跟大自然的变化,跟各种社会现象的变化相对应的。我们对自然科学一窍不通,对社会生活也完全不懂,又怎么能学会算卦呢。刚才说过了,算,就是研究,卦,就是现象。算卦,就是研究现象,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方法。
第三,就是要胸怀宽广,眼界开阔,思维灵活,心地平正,不断学习,提高智慧。
从古到今,很多有智慧的人,都在研究《易经》,像春秋时期的孔夫子、西汉时期的司马季主、东汉时期的魏伯阳、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隋唐时期的虞世南、孙思邈、袁天罡、李淳风……
到底是因为他们智慧过人,才研究了《易经》,还是因为他们研究了《易经》,才智慧过人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留待思考。
好了,说到这里呢,我们就把这《易经》之学的五大窍门,介绍地差不多了。
往后的学习啊,这五大窍门,就是大框架,大轮廓,大提纲,无论讲到哪里,都不出此五大方面。
所以,在咱们《梅花易数》和《周易》课程的一开始呢,就先着重强调了这个五个字:象、数、义、理、占。
许多人学《易经》学得稀里糊涂,不但容易半途而废,还容易误入歧途,咱们讲这五大窍门,在一开始,就哐啷一声,奠定了稳固的框架,只要您还记得这五个字,只要您不是故意忘记,或者歪曲,凌音拍着胸脯说,误入歧途的可能性就很小很小。
这五大框架,就是保护墙,就是隔离带,就是航线和轨道,只要不是刻意歪曲,一般来说,就可以给我们学习《易经》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