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记忆)龟卜与骨卜的文明
1. 文明西来说
大约在距今9000年前,在今天的伊朗西部地区开始出现了驯化小麦,人类先民由迁徙不定的渔猎变成了定居,第一批家畜也开始驯化,出现了早期的村社。在距今5000-7000年前,文明东迁,先民们来到了印度的恒河流域和中国的黄河流域,就此发展起各自的文明。起源相同,这解释了各大古文明之间在很多方面的类似性。(参考胡兰成《山河岁月》,吕思勉《中国通史》, 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
2. 龟卜和五行学说
所谓“卜筮”,卜是龟卜、骨卜,筮是用蓍草进行的演算,一般认为卜比筮的历史更早,其实不然。不但在中国,在古代的欧洲和西亚、印度都存在着骨卜或龟卜,这大概是因为文明的起源相同。
龟卜的方法现已失传,大体上是取龟的腹甲,在一面进行钻孔,然后问所卜之事,置于火上烧灼,于是在龟甲的另一面会出现“卜”字形的裂纹。专业的神职巫师对这个裂纹进行解读,并把预测结果刻在裂纹旁边。现在出土的甲骨多是这种情况。占卜的“占”字,上为“卜”,下为“口”,“口”即在龟甲一面凿的孔,“卜”是烧灼后在另一面呈现的裂纹。
龟卜之外又有骨卜,殷墟出土了很多牛骨文,操作方法与龟卜类似。相对于龟卜来说,骨卜在世界范围内更普遍,很多古民族都有这种做法。我的推测,骨卜应该是先于龟卜的,中国的先民到达黄河流域后才在原有的骨卜基础上发展出了龟卜。至今中国西南某些地方犹有用鸡骨占卜的习俗。
五行:木火土金水。我的观点,五行的起源与占卜密不可分。卜纹的横纹、竖纹、斜纹后来发展为五行。比如汉文帝即位前,用龟卜“兆得大横”,所谓“大横”,是一条大横纹,为土象,得大土所以为帝王。而又有记载竖纹为木,斜纹为金火,细碎之纹为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五行学说。所谓五行学说,即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来表现世界的方法论,是一种五元论体系。
中国有五行,古印度和西方也有各种元素学说。比如佛教用语“四大皆空”,所谓四大,是古印度是用来表现世界的四种元素:地、水、火、风。而古希腊人则认为构成世界的四种元素是气、水、土、火。这种元素的类似性,也是各大文明起源相同的一个间接证据。
五行的基本原理是生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记忆的方法很简单,草木的生长离不开水,水草一类更是直接在水中产生,所以水生木;草木可以点燃而生火,所以木生火;火烧灼之后,会产生灰烬,那即是土,所以火生土;金属乃是从土石中提炼,所以土生金;金属熔化后,变成液体,所以金生水。
水能灭火,所以水克火;火能熔金,所以火克金;金能制作刀斧,能够伐木,所以金克木;木吸收土中的矿物精华,使土地变得贫瘠,所以木克土;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土能够把水束缚围拢起来,所以土克水。
知道了五行生克关系后,很多术数就都可以进行学习了。
但我们现在讲周易,周易是占筮,讲阴阳,与五行在本质上没有关系。即阴阳和五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说。周易是阴阳二元论体系,它有别于基于五行生克关系而产生的那些术数。
3. 周易的起源
五行学说起源于占卜,它是用水木火土金五种元素来表现世界的方法论。而周易则完全不同,它是起源于占筮,是用阴、阳两种元素来表现世界的方法论。既然阴阳与五行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所以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现在民间流行的算命,多是采用五行生克来进行,虽然名曰“周易预测”,实际上除偶或借用周易的卦爻形式外,内里本质跟周易是没有关系的。
龟卜是对卜纹形象的演绎,筮占则是对数字抽象的概括,二者当是并行的两套卜筮体系,从起源看,筮占的出现当不晚于龟卜。
周易起源于占筮,但其表达所借用的这一套阴阳符号系统,则可上溯至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结绳记事这一现象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地皆有发现。
先民们用各种绳结来对现实事物进行模拟表达,这种表达形式发展到成熟阶段,黄河流域的先民们便从中归纳出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体系。
(1)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易”和“太极”的关系,好比是老子思想中“道”和“无名”的关系,具体解释比较复杂,这里姑且一提,后面会有详细分辨。
太极是一种阴阳未分前的浑沌状态,是一片鸿蒙。从这个太极中,生出来两仪——阳和阴,于是世界开始由阴和阳表示。在周易中,阳的符号是一个长横(—),称为“阳爻”;阴的符号是两个短横(––),称为“阴爻”。
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可以纳入阴阳体系,用阴阳来表示。比如雄为阳,雌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上面为阳,下面为阴;少年为阳,老年为阴;火为阳,水为阴;大为阳,小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轻清为阳,重浊为阴;坚硬者为阳,柔弱者为阴;尖锐者为阳,平滑者为阴;刁钻者为阳,憨厚者为阴;活泼者为阳,安静者为阴,等等。阳是开辟,阴是继承,所谓创业的、打江山的是阳,守业的、守江山的是阴。
阳是否定,因为要开辟新的事物,所以就要把旧的否定掉,所以阳也即是反,而阳又是动态的。《老子》说“反者,道之动”,这就是反动的由来。反动在阴阳变化中,是个好词。
阴是肯定,它是要肯定阳所开辟的新事物,才能使新事物成长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在“金钱法”占筮中,摇动硬币时,硬币的正面(有字面)为阴,反面(无字面)为阳。具体的占筮方法,后面会有介绍。
阳是质变,质变是对过程的否定,故可以从一个状态跃迁到另一个状态,即为反;阴是在质变基础上的量变,量变是对过程的肯定,有此肯定,方可以持续积累或减损,维持状态的一致,故为正。
阴阳是周易的基础,所以弄清楚世间万物的阴阳非常重要易经硬币筮法,这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的积累认识就可以了。
(2) 两仪生四象
所谓四象,是四种象征,分别是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他们的符号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到,四象符号是由两个阴阳爻组合而成,老阳符号为上下两个阳爻,老阴符号为上下两个阴爻,少阳、少阴的符号则皆是上下一阴爻一阳爻。在这里,少阳符号为阴爻在上,阳爻在下;少阴符号为阳爻在上,阴爻在下。
周易的阴阳变化都是自下而上,也即新生的都是在下面。老阳生少阴,是一阴而生于老阳之下;老阴生少阳,是一阳而生于老阴之下,所以少阳当为阴上阳下,少阴当为阳上阴下。
关于少阳少阴,现在见到的很多资料,与上述画法相反,它们皆画作少阳为阳爻在上,阴爻在下;少阴为阴爻在上易经硬币筮法,阳爻在下。这是不合理的。
四象作为四种象征,是阴阳两仪的细化,可以表示的事物比阴阳两仪更加丰富。比如前面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里就可以再进一步的细化,春天一阳始生,所以是少阳;夏天最热,阳气到达顶点,所以是老阳;秋天一阴始生,所以是少阴;冬天阴气达到顶点,所以是老阴。然后又是春天,从老阴中生出一阳,变成少阳,如此四季循环。
除了四季,现实中很多东西都是阴阳的组合,比如一个杯子,里面空,外面实,那么就可以表示为少阴;一个人外表安静,内在活泼,那么就可以表示为少阳;少年人是少阳,正在成长;青年人是老阳,到达盛年;中年人是少阴,开始衰老;老年人是老阴。总之,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这四象是一个事物由新生到成长到衰老到死亡的一个循环,细化了阴阳两仪的表达范围。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慢慢的理解。
(3) 四象生八卦
由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进一步分化,便可以生出八卦来。八卦中每卦的符号皆有三画(三爻),亦是由阴爻阳爻组合而成。八卦传说是由伏羲始创。这八卦分别是乾()、震()、坎()、艮()、坤()、巽()、离()、兑()。符号表示方法如下:
先天太极图
八卦是周易体系的核心单位,是四象的进一步细化,比四象的表达更为丰富和具体了。
比如四象的少阳老阳可以表示年轻男人和年老男人,在八卦体系中,则更为具体,乾可以表示父亲;震是一阳始生,所以为长子;坎是一阳在中,所以表示为中子;艮是一阳在上,最后才生,则为少子。同样,坤为母;巽是一阴始生,所以为长女;离是一阴居中,所以为中女;兑是一阴居上,最后生,所以为少女。这即乾坤六子图。更多的象征会在下一章中具体讲述。
(4) 八卦重合而成六十四卦
由八卦再进一步细化,两两组合,则成了六十四卦。因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皆是由上述八卦两两组合而成,所以每卦的符号有六个爻。如此,由太极而至于阴阳两仪、四象八卦,最终演化成了六十四卦,可以表现的事物及细节就越来越多。六十四卦的符号如下图所示:
六十四卦这个体系非常巨大,每一卦都有很多内容,人们便运用这套符号体系,来对世界进行推演和表达,占筮也就在这种表达中产生了。
占筮,是用蓍草进行的演算。取若干蓍草,通过一系列固定流程进行演算,最终得到一组六个数字,然后将这组数字与少阳老阳(统称为阳爻)、少阴老阴(统称为阴爻)相对应,从而形成了六爻,于是就纳入到了六十四卦的体系中。而这个体系又根源于结绳记事,故能够通过象征来反映现实世界,这样便形成了“蓍草—数—六十四卦—现实世界”这样一个连贯表达系统,即是占筮。
占筮的历史,其所由来远矣。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先民们就开始应用占筮了。证据是在那个时期各种出土的陶器、骨器上,出现了大量的数字组,这些数字组通常是由六个数字构成的,比如“七五七六六六”、“八六六五八七”等。对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这些数字皆是占筮的结果,即每组数字皆表示一卦六爻。
这个占筮体系便被称作“易”。所谓“易”,就是变动的意思,当是取名于蜥蜴一类,因为变色龙的颜色可以随着环境不断改变。先民们亦通过“易”来预测和描述这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
“易”亦是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周礼·春官》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别皆六十有四。”即周易之前,还有连山、归藏等古易,合称“三易”。三者的符号系统相同,皆是六十四卦,但在卦序和解读方式等方面不同。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周易出现于距今三千年前,而在距今四五千年便有数字卦的存在——那是连山易、归藏易,甚至是比二者更为原始的古易。
“周”当为地名,“周易”即周地的易法。周易的出现,后于连山、归藏等,为示区别,故前缀以“周”字,表示这是周地的易法。又比如“周礼”是周地、周朝的礼法,此与周易之“周”是相同的。
当然关于周易的起源及名字的由来,有很多种观点,学者们莫衷一是,但我认为上述解释是最合理的,简略起见,别的观点就不在此赘述了。
周易的筮法当成熟于商周之际,与西周的兴起同时,并随着周王朝的建立而由一个地方易法变成国家易法。因此传说中周易乃创自周文王的这个说话是有其合理性的,最少在时代上是一致的。
虽然太卜掌三易之法,但当周易成为国家易法后,原先的连山、归藏等古易法的地位便逐渐下降了,这即为什么《左传》、《国语》的占例,大都采用周易进行解释,而鲜少有涉及连山、归藏的。到了西晋永嘉之乱,连山、归藏毁于兵火,就此失传。1993年,在湖北江陵王家台秦代墓葬中,又出土了一批竹简,使归藏这部亡佚之书重现于世。
4. 周易的构成
周易由卦画、卦辞、爻辞三个部分构成。以第一卦乾卦为例,乾卦的卦画即六个阳爻,卦辞为“元亨利贞”,爻辞则有六条,分别对应着卦画里自下而上的六爻——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周易的体系,最基本的,是六十四个表示卦的阴阳符号,即卦画。卦辞、爻辞等文字部分则是对这些符号的解释。这些解释很驳杂,一般来说,跟龟卜有类比性。龟卜是占卜后,在龟甲的裂纹处记录一下所问之事和结果;周易则是占得了某卦某爻,太卜就在该卦该爻的旁边作一下记录
在商周之际,周易成熟,人们整理了前代留下来的大量的关于占筮的记录,删繁去芜,进行了归纳简化,于是便成了周易的文字部分。又有说法是卦辞是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所作,我认为未必是他们所作,应该是在他们这个时期进行的整理工作。
卦画、卦辞、爻辞,这三部分构成了严格意义上的周易。
因为周易非常深奥,所以文王周公之后,又有许多学者对于周易的文字进行了解释,这就是“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七种十章,统称为“十翼”,翼就是辅翼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周易的学习辅导文章。
彖辞是对六十四卦卦辞的阐释;象辞分“大象”与“小象”,大象是对六十四卦卦象的阐释,小象是对六十四卦各爻爻辞的阐释;文言是单独对乾坤二卦的系统阐释;序卦是关于六十四卦推演关系的阐释;说卦是对构成六十四卦的八个基本卦的卦象、卦性的阐释;杂卦是将六十四卦分成三十二组,对两两的错综关系进行阐释;系辞则是对周易大义的总结。
传统说法,十翼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这个说法未必准确,但如果跟说文王周公是周易作者的代表一样,说孔子及其弟子是十翼作者的代表,大抵是不错的。
与卦辞、爻辞类似,十翼不是一个人独创的,它当是人们在大量的对周易解释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删削整理。周易在汉武帝时期被尊奉为“经”,故亦被称为“易经”,而十翼也叫“易传”,“传”即是对“经”的阐释。所谓经传,对于周易来说,卦辞、爻辞是经,十翼是传。
有个说法,周易的创立是“世历三古,人经三圣”。综合上面的解释,便知道,所谓三古,是伏羲时代、文王周公时代、孔子及其弟子时代。而三圣,则是伏羲、文王、孔子。伏羲时代,是总结归纳了上古人们的结绳记事,从中简化出了八卦体系。文王周公时代,是总结归纳了前代各种占筮记录,删繁去芜,创立了周易的卦辞爻辞。孔子及其弟子时代,是总结归纳了文王周公之后众人对于周易的解释,删减整理为十翼。
“易传”形成于先秦时期,是现存的最早的关于周易的注释文字,故被秦汉以来历代周易学者尊奉为权威著作,“易注三千”亦皆围绕着此十翼展开。然而周易在先秦即已是一门古奥之学,以至于孔子犹且韦编三绝,这样看来,先秦时代的学者们亦未必全然对易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因此易传可以作为我们研习易经的重要参考书,但若将之奉为不可质疑的易学圭臬,则是不合适的。当代周易的研究趋势,便是提倡“经传分离”,即将周易的卦爻辞和易传的文字分别开来研究,使易传降到周易参考书的地位,而不再是不可质疑的了。
本书对于周易的阐释,即是采取了这样“经传分离”的方式,即集中对周易各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进行分析,间或以易传作为参考,但不再如前儒一般全然惟易传的解释马首是瞻。
5. 周易的价值
关于周易,“系辞”中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是说周易的思想宏大深厚,既容仁括智,又精细入微地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过很少有人能够察觉罢了。了解周易,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此“君子之道”进行“察觉”的可能。
在中华文明中,周易是群经之祖,众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万流之源。可以说周易的思维即传统中国人的思维,我们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文明的影响,但与传统的中国思想文化并没有割裂,还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周易的思维还是体现在了我们现实的方方面面,了解周易,能够更好的认识我们自己。
周易的文字中又有许多关于三千年前先民们生产生活的记载,通过周易可以让我们一窥那个时代的风貌,对中国早先的历史有一个更为贴切的认识。而且周易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儒家、道家等学派,无数的古代典籍皆或多或少的取材于周易的思想或文字,因此了解周易,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的领会中国的传统文化。
更重要的,周易是基于阴阳二元体系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论,阴阳二元的辩证统一,决定了周易在这个认识活动中的合理性。周易的很多思想虽来自三千多年以前的先民,但对于当代的人们犹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了解周易,可以让我们多一个思考、面对和探索这个世界的重要方式。
关于周易价值的论述不胜枚举,在此就不作过多展开了。总之,对于周易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详细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本书将与大家一起对易经进行一次富有意义的探索,希望读者朋友们从中皆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