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风水堂:VIEW顾长生的风水传承
VIEW
顾长生老师
顾长生,1941年出生于上海,中华易经风水研究院创始人兼院长、东方易学高峰论坛创始人、上海浦东易友会前秘书长。1998年退休后潜心钻研易学,并为许多人答疑解惑,安家乐业,创办玄易堂,与同济、交大、复旦等院校教授共同举办多届《风水研讨会》,为江浙沪乃至全国性的易学文化交流活动增添一份色彩,真正做到文化传承。
1.走进易学
顾老师:是从小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是1941年生风水易经起源,今年80岁了,小时候就看到长辈有祭天祭地拜祖宗祭神灵的活动,从小就对我产生影响了。后来开始学习后,知道这是一种文化。到1990年我工作的时候出了一次车祸,肋骨摔断了,住院两个月想通了,感觉到命运、运气还是很重要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需要了解一些命运,所以我和易学结缘了。
问:现在有人认为风水学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人认为风水学是科学,但也有些人认为风水学是封建迷信,您是如何看待这门学问的?
顾老师:风水两字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绝无迷信可言。风,是流动的空气;水,是H2O液体。风水学是一种文化,有许多科学的成分,也有现在科学上且难以解释的道理。这些道理有待于科学发展去认识它,发掘它。对于风水的认识中,有沉迷于其中不可自拔之人,有将其说得神乎其神之人,更有某些所谓的“风水大师”在制造迷信,以显示自己的何等能耐,这种人还真不少,所以我需要做的寻根究底,正本清源。我与同济大学的同道们一致认为:应当提倡现代认知,解识风水功效。
2.严于律己
问:在您的“顾氏家训”里,看到很多“严于律己”的规定,无规矩不成方圆,能否从“顾氏家训”的角度,谈下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顾老师:个人的品德修养,在小时候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古来有“三岁定八岁,八岁定终身”之说。小时候常听母亲说“逢凶别怕,见善莫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撰写《顾氏家训》是想留给后人从小诵读的,《顾氏家训》突出的是孝、诚、善,我认为只要心中有孝,行为皆诚,就能处处见善意,行为有担当,就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去实现美好的追求。
问:顾氏老宅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地方风水易经起源,祠堂和家训都有完整保留下来,您作为第十五代传人,是有着一颗传承的心,您可以介绍一下顾氏老宅和玄易堂吗?
顾老师:玄易堂原本不是在这里的,后来因为要弄工作室所以搬过来的。顾氏老宅于清代道光年间建成的,我顾氏十五世祖历时十年完成。老宅选址在一块四面环湖,东南巽方来龙的一块风水宝地上,经历了一百九十多年的历史,老宅保存较为完好。老宅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且在各个时期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是功德无量的。
3.四季风水
问:您为了即将推出的“四季风水”课程的准备,付出了很多心血,课程内容更是亲力亲为,就是为了让学员们有更好的上课体验,但您年龄已经年届八十了,是什么原因使您坚持着这份初心?
顾老师:现在有一些江湖术士的故弄玄虚,使风水学云里雾里。实际上风水学注重的是山形水态,周边环境,藏风聚气,许多东西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我需要做的是拨乱反正。我研究、学习、实践三十年,自己觉得经验非常宝贵,所以写写书,将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有时间再参加沙龙活动,开开班讲讲课,交交朋友。既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又可抛砖引玉,而且同后生们一起交流自己也开心,做到更好的文化传承,何乐而不为呢?
问:接下来尚美森活家将协助您推出“四季风水”课程以及相应的沙龙活动,您可以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门课程吗?
顾老师:我想就二十四节气,每月一次准备十二堂课,并且把风水学术中的常识故事也掺杂其中,用碎片化、趣味化的方式去传播易学文化。简单介绍一下,例如:1.风水学之由来与发展 2.风水文化内容之简说 3.风水学基础知识部分 4.乔迁新居应注意什么 5.开工动土准备事宜 6.为何要挑选黄道吉日 7.移柩入殓应注意什么规矩 8.风水罗盘怎么看 9.清明冬至如何祭祀 10.接送灶神文化 11.恭拜太岁文化 12.怎样接财神,按文昌等等。
问:在这门课程中提到了四季风水及二十四节气,这些都是和风水息息相关的,除了四季风水,我们的课程还会涉及到什么领域?
顾老师:风水文化与四季、节气既有联系,也可以说是两个内容。四时节气与人们生活起居、农事劳作、民间习俗相关,风水文化与民众的居家、生活、健康、事业、升官、发财、生儿育女几乎都有联系,所以话题非常丰富,在沙龙活动上我也会提及一些。
4.正视易学
问:《周易》历来被尊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易学文化更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您作为传承人,有什么话是想和当下的人表达?
顾老师:易道广大,经天纬地,包罗万象。《易经》这本书是日月之书、阴阳之书,富于哲理,所以在《周易》面前人人都是小学生。《易经》这本书是活的书,是要随机应变的书。它的顺序、法则、规律都是有定数的,但对具体之事做具体分析的的预测是活的,要加入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及运气顺逆而定的,不可认死理,这样就没有生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