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特有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人类核心需求是生存优化,
而社会的使命是高效发展。
历史一再证明,人类合作带来创新并获得高效。而更大合作带来更多效益。
但问题在于如何将不同族群、多元特性、不同偏好的人团结起来?
要让合作价值观与人类生存优化关联,需要有一个规范社会的方法才能让人类取得一致行动。 而这正是人类战胜自我的一大难题。
奇怪的是中国从不依赖“神灵”召集人类,而是通过持续创新社会生产关系来现实更多族群的合作,由此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明自觉和文化自信,让中国成为人类唯一没有被历史中断的文明体。
中国历史特有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一种被古人从爻位管理中总结为《易经》的,形成了关于人类合作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立法原则。
本文作者在《货币起源与华夏文明》(以下简称《货》书)“多重证据法”中显示,中国社会从上万年前古羌人后裔盘古率众创新围猎用“爻位管理法”引导后人形成了一种中国最早的合作关系。
之后,中国人类在社会不断融合中一路创新,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社会条件先后形成的爻位关系编入了六部《易经》在历史长河中成就了一条唯物的“易经”之道简称易道,支撑了中国文明的演化。
汉代《周礼·春官宗伯》言“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这种归纳是因连山、洛书、河图三者都是史前单一部落针对单一产业《易》的关系,让“连山”代表了。
大禹时期女匽作金融易《归藏》,与之前三《易》有大不同。而文王作《周易》的“客观无咎”,是由孔子作《易传》,并由汉武帝在应用中锁定后才有了今天 “实事求是”这个思想圭臬的。
一、盘古、伏羲、女娲史前三《易》中的爻位思想
爻位在《易经》中显示的是不同时期某人不同位置从具象到抽象的社会关系。中国古人由此构建起社会秩序并组织协同生产。好比今天公民法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研究认为,由古传颂至今开创父系部落的盘古,或不是某人真名,其更像是如帝尧之女“盘”问老爹远“古”人类族群演化故事而来的一个名称。说的是一种社会关系。
伏羲作为三皇五帝之首,将中国人文始祖的美名传颂至今的是伏羲女娲跨部落、跨血缘的融合,更象是中国族群合作理性的源头。
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称之为人类唯一延续的社会,即社会文明演化显示,中国人类走了一条与其他人类族群不一样的路。汤因比还看到中国黄河流域人类经历了极艰难的困苦条件。
研究看到,正是在末冰期(7~1.2)万年前非洲智人迁徙实现全球化,最后到达中国的这一支古羌人后裔盘古用单爻“I”的“I+I+I…”相连管理族群,创造了一种从传统“追猎”到“围猎”的合作转型,被称为“盘古开天”将族群带进了”地缘经济”时代。
从盘古用爻位相联表达族人环山形成一个合围来看。单爻“I”成了盘古要求族人在围山时人与人左右相连点位关系的符号。“I”代表“围和赶”的阳爻,而“连山”图上没有标“I”的地方则为陷阱,后人称为阴爻。盘古在“围与放”的爻位关系中约定时点,统一号令让各爻位统一行动~“赶山”,最终将所围山中的动物集中赶往所设之陷阱之中,达到天人合一高效围猎的目的。
复爻“乂”是单爻“I”的进化,体现了伏羲女娲部落融合时的一种合抱关系。伏羲画卦用这种交叉关系也表达了爻位关系的升级。
《史记·尧典》曰: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这是帝尧在问,有阻拦大洪水的办法吗?这里的“乂”是借用合围合作来阻拦大洪水的意思。
从盘古《连山》围猎一人一位的单爻“I”,到伏羲画卦连山、洛书、河图三《易》融合用“丿+乀”代表族群合抱的复爻“乂”,最后在文王作《周易》时将复爻“乂+乂“两两重叠显示多民族及社会生产关系多元组织交叉的重卦,说明《易经》中爻位关系从“I>乂>爻”的逐步升级而成。而阴阳两爻在女匽一爻多义的《归藏-易》中显示为“一”与“∧”的形状。
盘古的文化关系到了1800年前,吴国徐整将其整理在《三五历记》之中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於天。圣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多重证据法”研究认为,徐整的观点虽然是上万年来人们口耳相传的归结,但基本显示了中国北方族群社会源头的历史演化逻辑。
这种以爻位升级关系表达“天人合一” 管理模式创造了一种人类社会生产最早的合作。引导后人从客观无咎中寻求战胜自我和战胜自然的力量及效率。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道德规范和立法原则形成的端倪。
伏羲画卦的时代有说是8000年前和7000年前不一,但这与1万多年前北方族群盘古的创新是一脉相承的。伏羲在畜牧业升级后,从爻位关系开始了管理升级。双鱼阴阳太极图搭载了女娲巫文化后让族群号令更加精准分工更细。
而同时代的女娲部落则最早发现并利用了黄河水周期性泛滥中肥力沉着的关系,开始沿水淹区画成“河图”引导了高效的北方农耕业。并根据农耕需要积累了天文、历算和医术等技能的巫文化。最后在伏羲部落东扩时融合了。
女娲巫字的文化含义是,上面一横为天,下面一横为地,中间两个人在讨论上下一竖的道。 巫文化在对春夏秋冬天象轮回的周期变化中看到了人类的生存规律。
伏羲画卦将畜牧业双鱼太极图与巫文化天文、历算农耕八卦关系融为一体表述为“乂”。盘古围猎的《连山》、伏羲畜牧业的《洛书》和女娲农耕业的《河图》在表达上形成了卦爻一脉升级的关系。中科院考古所赵信在天水发现了5000多年前的六爻卦骨。而义乌考古则发现了一个8000多年前持陶罐人所示的卦爻。今天云南水族人则保存了《连山-易》,可见卦爻管理的思想在中国很早就广泛传播了。
爻位升级管理让中国个体人类对集体合作具有天然依赖性。而族群之间对于合作融合取得更高效率具有天然依赖性。这两个依赖形成的文明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了后来中国走向无神的持续的社会大融合。
二、女匽,沿大禹税法《禹贡》升级的卦爻关系
贞人女匽,帝尧次女、货币发明人典龙之妻,她也是北方巫师,即医师,远古文化人。中国第四部易经《归藏》的主创者。
《货》书研究显示,作为帝尧的二女儿,她嫁给了帝舜的患难兄弟典龙(曾因古人文史用字极简,让后人误将娥皇、女匽两姐妹分别嫁给舜龙两兄弟的事实合并述说而引发岐义及周朝时的婚姻制度而误将其推测为随姐一同嫁给了帝舜)。女匽随夫来到上海沙冈,并由海边的“贝”为一侧发起了“象形+会意”的拼接造字。
《易经》历来是酋长的生产号令考古易经起源时间是几几年,到了大禹时期怎么会由女匽夫妇来作一种百族融合关系的金融易呢?显然,复杂的贸易关系需要有专业实操了,但皇家专属的名份呢?
帝尧改革,带来社会财富大增,大禹统一九州后,随即南下控制了上海的货贝,并会聚百官在绍兴会稽山讨论税法《禹贡》,制定贸易立国的方案。女匽夫妇针对大禹这一要求作金融易《归藏》来配合。
舜、龙被帝尧双双选为附马。在尧舜禹禅让至帝舜主政后,他设九个职官岗位,(典)龙被任命为纳言(官),负责内外通达(详见《史记》)。典龙由此深入理解到中原地区社会需求与货币创新的关系。于是,他用家乡上海沙冈的海贝为币实现了人类货币的起源。
于是,《道教-神话》给典龙夫妇注上了一个“合理的”名称,天皇氏古越王作《归藏-易》。显然,古越王是南方的王,怎么关联北方皇家了呢?于是,天皇“赐”氏的附马来了,天皇指帝尧。这样,《归藏-易》行的令就是皇家号令了。
但《归藏-易》由女匽夫妇来作不仅是外在名称上古人给了一个解释,而其在内容的关联上更具有独一无二的合理性。
大禹统一九州,让中国南北文化走向融合,这一点在女匽造46个拼接字中充分体现了。作为懂医的女匽认识到丈夫典龙创造货币引发九州贸易关系兴起,并有力支撑人类生存优化多元性的意义。她以人体中“气” 血关系作引导,对应社会贸易关系作《归藏·易》。
女匽以坤卦为首,意思是让万物皆归藏于地。《归藏-易》每一象都以人体筋络为引导,以“气”为主,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音,山气为止,金气为杀。
可惜《归藏·易》也没有完整的传承至今。目前有的王家台秦简《归藏》编号有一百六十四支,未编号的残简二百三十支,共计三百九十四支,总字数约四千余字。由于残缺过甚,至今尚未拼出一支整简,顺序也难以排定。这批竹简共有卦画五十四种,皆以一表示阳爻,以∧表示阴爻。卦名有五十三个。也可能存在多种抄本。
由于,孔子作《易传》注重的是《周易》的社会应用关系,对爻位源头演化涉及融合族群这个关系当时或没有条件看到而未见研究。
孔子之前也只注重《易经》的效用,而没有作爻位起源及演化历史的关联表述,也没有对《易经》的目的作系统的陈述。到了孔子《十翼》才有了反映。
但女匽造字提供了一个史前《易经》之外关系的探问。从贞、易、申三字形成中可以看到大禹时期中国社会大转型演变的关系。
如甲骨文大量出现的“贞”字,源自北方巫师的自称。女匽在南下上海沙冈后看到货币起源对社会的影响,于是,对“贞”字从原本北方巫师对“天”卜的“卜+鼎”关系改造为~对“地”卜,即“卜+贝”,形成了今天南方巫师的“贞”字。这个关系在《归藏-易》中,显示了中国社会南北融合以及南北贞人之间的差异。之后的中国易道理性发生了“以天为本” 向“以人为本” 的关系转型。这一转型也奠定了后来文王、孔子综合《易》的思想基础。
女匽造 “易”字同样神奇。她发现种稻的侗傣人与拾贝的侗傣人有很大差别,于是造: 偒=人+日+海岸线+勿(勿通物)。意思是~在日下海岸上拾起贝就能得到财富的为偒傣人,以区别靠一颗种子下去用5~6个月得到财富的侗傣人。李辉等著《偒傣话》显示,人类元音最多的语言是“偒傣话”,正是由其民族性和产业特性铸成。
之后,女匽又在偒字中减去“人和海岸线”留下了“日+勿”。意思是让天(日)下人都有财富(勿),得到了一个延伸的~易字。易=易长、高效。
女匽造“易”字,为“连山”以来《易经》思想在文字中的展开提供了便利,让易道理性在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传播的轨道。也有了中国坚持社会发展效率传承的标识。让中国源头理性及演化逻辑得以锁定。
女匽深刻的思想性让造字极为传神。又如“申”字,申即“神”,在甲骨文中没有“神”字。甲骨文显示,女匽用一个反向的S,两头两只手: 一手拾贝、一手用贝。申的意思是~从地上拾起来的贝就是财富~很“神”。
对这个海边来的“申”字,北方巫师认为,“神”不着衣不雅,于是,后人又给“申”加了衣旁,让“申”成了今天的“神”。可见中国的“神”也是唯物的。而这个“申”今天成了上海市的简称。
三、文王,初定族群融合多元的《周易》卦爻关系
3100年前商末周公,《文王-易》又称《周易》的主创人。
大禹统一九州贸易立国,作稅法《禹贡》,而女匽金融易《归藏》是设计了对上百个原始酋长部落贸易的实操关系。让原始低效的宗族体系在细水润物中无声的瓦解。但《归藏-易》一爻多义的贸易关系没有对百族融合更宽的人文关系建立规范。文王看清了这一点,由此着手去建立明确的道德规范及社会制度并在卦爻理性中去找依据。
作为中国地缘经济进入百族融合后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夏商二朝演化的后期,文王对前王的“无道”感到困惑。要为社会找“有道”而形成了《周易》。
3100年前周文王做《周易》时,甲骨文已形成,中国社会也已进入了有史时代。而商末社会关系及文王窘迫的现实在《竹书》、《尚书》等文献中显示都已很清晰了。
姬昌(即周文王)是商纣王“三公”大夫被迫害致死中仅存的一位。文王也因不满纣王无道而被囚关在羑里(yǒu lǐ,即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5公里处)。纣王以种种野蛮手段对其进行侮辱和折磨,甚至将其长子杀害后做成肉羹逼其吞食。文王姬昌被囚禁7年的这段时间里深思纣王“无道”是因为没有社会制度约束所致。那如何从无道中找“有道”的关系呢?
文王以伏羲(或女匽的)“三画卦”尤其是《归藏-易》的贸易关系为参考,将古人在双鱼太极图上的卦爻通过重新排布推演,把“三画卦”进行两两相叠(现称“复卦、重卦”),改造成了“后天八卦”,并且为它写了“彖辞”(彖 tuàn,彖者,材也。“材”通“裁”,有裁断之义)。而孔子则直接表述为: 彖者,断也。
文王作《周易》并在盘古围山单“I”起,到伏羲女娲融合标识的复“乂”中演绎成了“乂乂”双重叠加的六“爻”卦。文王去世后其弟周公旦则进一步推演了84卦384个爻位的关系。初步建立了人文规范治理系统。但因文王早逝,其弟周公旦推演爻位所针对的社会贸易引导的生产关系还很特别没能让易道理性在全社会理性中贯通。
到了周末礼崩乐破,百家争鸣探寻社会新秩序时,是法家准确看清了当时纷乱社会必须通过严刑峻法来强国,并用武力来实现统一国家的前景。法家从商鞅变法发端,将大禹统一九州延用了近二千年的 “贸易立国”策略改变为“重农抑商”,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王阳明《传习录》显示,圣人对良知表述各不相同,如何理解文王作《彖》,周公系《爻》,孔子赞《易》,何以各自看理不同?
研究认为,文王与周公的不同是 “卦与爻”的着力点不同,两者合二为一是《周易》。而文王《易》与孔子《易》的不同,虽然孔子名义上并没有对《周易》增减一个字,但孔子是对应了文王后600年的社会现实条件来规范社会道德关系和制度方向的,解释自然是不同了。文王是“有道对无道”,而孔子是“有序对无序”差异很大。同时,孔子导入了更为辩证的方法论~中庸之道,他从《十翼》即十个不同角度来陈述卦爻关系让易道理性更清晰有利变通而实操。
有人总结《周易》有思想深邃、时中,阴阳对立哲理变动的特点。而其更为本质的是六部《易经》演化之道,是紧紧抓住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效率这个关键,最后是由孔子集了大成。
夏初“贸易立国”政策在夏商周演化近2000年,最终以诸侯国尾大不掉让社会感到了统一的需要。而武统的历史机会期到了。百家争鸣围绕《周易》理清了社会发展趋势。
《易经》被公认为是群经之首,由此社会的现实应用也是多元的。如鬼谷子教导弟子 “帝王之术”培养了诸多政治家、军事家催化了社会要素的活力,顺应了时代积极作为的要求。老子看到了《周易》中的唯物自然性,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显然提供了另一种政治时期的选择。而大多数思想者则走进了卦爻案例关系的引导之中,沦为风水先生、占卜大师,而另一路则在人体“小宇宙”与社会“大宇宙”互通关系中走向了医道~让中医升级。
2500年前,中国社会围绕着《周易》唯物思想原则的“百家争鸣”,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诸子百家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有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而百家中针对社会综合治理论述的不到十家,其中数法、道、儒最具典型性。但这三家之法也是随不同的社会条件而用的。这一点最为典型的应用要数汉武帝。他对应了三家之法因时而用。
孔子确实是独具慧眼,从更长的历史周期,更高的社会效率关系中看到了王道所在。 但孔子作为布衣以及当时的社会参照系不能以《易经》名义发表他的治国之道,因为孔子明白这是皇家专属的。但孔子时期战国纷争,皇权分化摇摆,机智的孔子用《周易》旧瓶装上《易传》这瓶新酒走了一条便道。在400年后让汉武帝接上了手。成了中国2000多年历史演化的理性中轴。
四、孔子,以“中庸”在《易传》中锁定易道理性
2500年前的圣人孔子是中国古文化及易道理性的集大成者。
人类四大古文明在经历了(4600~3600)年前“地神”阿蒙教大洪水冲击时,西方人类大都上了诺亚方舟去避灾,而避灾后的情形是有了多元的思考,形成了20多个由“天神”和“天理”引导的大族群(又称文明体),但“仙人打架”背后是帝国争霸,最后将人类拖进了二次世界大战。而中国人类则采用了治水种稻的方法来抗击“地神”来犯。二次世界大战灾难发生后,人类终于意识到要放弃自身局限性和片面性走向全球合作,于是《联合国宪章》来了。
但匪夷所思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世界10大文化名人之首竟然是2500年前的中国孔子,这是为何?显然,孔子“天下为公”的理性与人类和平、合作、发展的需求吻合了。
孔子“儒学”即需学,作为人类唯一没有被中断的文明理性的归结自然是一条社会生产关系的效率之路。而在孔子《四书五经》学术体系中要数《易传》为要。
回望并小结一下:
1.中国1.2万~4100年前形成了针对“围猎、畜牧、农耕”产业特点的酋长号令: 三《易》,开辟了一条中国唯物理性演化之易道,其单爻“I“升级到了族群合抱之爻“乂“;
2.到了4100年前大禹统一九州贸易立国,女匽夫妇尊税法《禹贡》要求作金融易《归藏》,让中国社会产业关系升级到了金融贸易新高度。并有了“易”字为标识和阳爻“一”及阴爻“∧”的表达;
3.1000年后(3100年前)周文王针对前王治世“无道”找“有道”,作人文规范的《文王-易》。爻位形成了“乂乂”复爻的“爻”字,而由复爻叠加形成了重卦,让卦爻表达了复杂的人文关系;
4.600年后(2500年前)孔子创建儒学,并从《周易》“无道找有道”的王道思想扩张为“旧瓶”装上从“纷乱”中找“有序”的“新酒”代行君王号令。孔子让易道有了方向也有了方法;
5.400年后(2100年前)汉武帝喝到了孔子这瓶中国易道理性的“老酒”并敬为神明,影响中国治世理性2000多年。从此易道理性被锁定,其“河间王”从易道的客观无咎中导出了“实事求是”的观点;
6.中国社会针对不同时期社会产业、金融、人文特点六部《易经》的爻位,从“I>乂>爻”升级让中国人类守成了一条唯物“易”道。而今天新中国从人类生存优化找发展效率出发的客观无咎,接过“实事求是”的旗帜似乎正在谱写现代版《共和·易》。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中国学术界历来没有把孔子的《易传》认作为《易经》,原因在于孔子自己没有把它称作为《易经》,这显然是没有把孔子难言之隐及内容关系单独看。
今天,我们把《易传》独立的社会效用分离出来,就可以看清孔子《易传》是一部中国历史中古人最完整体现唯物理性和社会生产关系的《易经》。
在文王《周易》对社会综合关系初探基础上,孔子在50岁之后潜心从唯物理性的中庸方法论出发,从十个不同的视角延展写了《十翼》来完善。“翼”是指动物翅膀的意思。《十翼》中的《序卦传》是说文王设64卦周公解384爻之间的按排关系。《说卦》是说贞人用蓍草又称莁草对事件的元、亨、利来断判找客观无咎。《杂卦》是说卦爻之间多重印证关系。《系辞》即系统论。《象说》是由宏观到微观的解。《彖说》是由微观到宏观的解。《文言》即用常识来解。其中象、彖、文言上下对应卦爻案例数就有了千言万语的解说词考古易经起源时间是几几年,这样细致对待《周易》是孔子对应现实社会和引导未来关系的高度负责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正是《易经》涉及社会关系面广量大,对事物寻真识别的复杂性也给人留下了中国理性的模糊性。所以,孔子又深入浅出地用一个“叩”字来解决万物问“真”取中的辩证问题。
而事实上如此复杂的卦爻案例解说和吸收理解,正是体现了孔子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未来行为引导的艰难。 尽管孔子方向和方法都是正确的,但依然存在时代局限性让很多难题未能解决。今天中国人类正努力创新解决这些难题。
中国《易经》中“天人合一”的爻位升级管理思想,对中国仍至世界走人类合作之路具有重大意义。